[发明专利]一种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6816.6 | 申请日: | 202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5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毛杰;车绪新;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88 | 分类号: | A61F2/88;A61N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宝龙六路3号新中桥工业园A栋101、201、601B栋***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腔道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支架包括金属丝、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金属丝缠绕形成螺旋形,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相互贴合将所述金属丝包裹在内,所述第一薄膜或第二薄膜内包含放射粒子;
所述腔道支架还包括第三薄膜,所述第三薄膜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外部,所述第三薄膜分别覆盖相邻的两圈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圈所述金属丝之间的节距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三薄膜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薄膜粘贴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数量为多个,多根所述金属丝沿所述第一薄膜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的材质为TPU、PVC或PE。
6.一种腔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薄膜制备,将塑料溶液制成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将负载有放射粒子的塑料溶液制成第二薄膜;
S2:支架制备,将记忆金属丝旋转缠绕形成螺旋形状的支架;
S3:将所述支架放置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之间,将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
S4:将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使所述第三薄膜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覆盖相邻的两圈所述第二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通过浸渍、挤出和注塑制备,干燥成型后按照预定尺寸切割;所述第二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放射粒子分散于使用THF溶解的75A硬度的4~10%(w/v%)塑料溶液中,进行溶液涂覆或浸渍,干燥成型后按照预定尺寸切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的宽度为3mm~15mm之间的任一数值,厚度均为0.1~0.4mm之间的任一数值;
所述支架的直径范围0.6~1.8cm,所述支架长度的范围为2~10cm,所述支架的节距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热塑结合的步骤为:将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先放于100℃环境下热塑3~5分钟,再转移至150℃下热塑2~5分钟,最后移至180℃下热塑1~3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的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步骤为:S3步骤后将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金属丝拉平,之后将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进行热塑结合,热塑步骤为先放于100℃环境下热塑3~5分钟,再转移至150℃下热塑2~5分钟,最后移至180℃下热塑1~3分钟;之后重新螺旋形成螺纹状,放入70~80℃环境下进行定型2~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68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