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3391.3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伍德华;李勇;张波;李威威;张招;王奎;袁惊雷;盛龙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9/1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 |
地址: | 23001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桥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斜拉桥主塔包括一对下塔柱、一对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两侧的上、下塔柱交接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塔柱的顶端连接;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施工下塔柱,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步骤2,施工下横梁,下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下横梁混凝土分多节浇筑,浇筑后张拉对应部分的预应力筋;步骤3,施工上塔柱,上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液压爬模的分节浇筑高度结合钢锚梁预埋件位置进行分段,上塔柱浇筑至上横梁下方;步骤4,施工上横梁,上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对支架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完善支架系统的设计;提高了斜拉桥主塔的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斜拉桥塔柱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一种由塔受压、拉索受拉、梁体受弯的一种组合体系桥梁。该体系可有效降低建筑结构高度、减轻重量、节省材料。现代斜拉桥以其良好的结构性能、较大的跨越能力、合理的经济指标以及优美的建筑造型在现代桥梁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现代结构理论、高强材料、计算机技术及施工方法的进步使斜拉桥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斜拉桥的主塔的浇注一般采用翻模施工及液压爬模浇注两种方式,所谓液压爬模浇筑即在桥墩的浇注过程中使用一套液压爬模装置,附着与墩柱墙体表面,利用液压系统实现爬模装置的自爬升、利用模板移动支架实现模板的脱模及支模、实现墩柱混凝土的逐层浇注,当浇注完一层后,利用液压系统实现爬模装置自爬升,再往上浇注,直到桥墩浇注完成为止。这种浇注方式,一般需在桥柱的四个侧面上均布置爬升系统。尤其是由于浇注大体积桥墩时,所需爬升系统数量和辅助装置较多,这大大增加了桥墩浇注的成本。液压爬模、抬爬工法爬模,对于剪力墙、框架核心筒和桥墩等高耸结构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施工工艺。它具备自爬的能力,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因此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由此亦减少了起重机械数量、施工速度加快,所用爬升装置数量较少,经济效益良好。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斜拉桥主塔结构,单一的爬模施工并不能完成。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以至少解决目前单一爬模施工方法无法完成主塔施工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所述斜拉桥主塔包括一对下塔柱、一对上塔柱、下横梁与上横梁,下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两侧的上、下塔柱交接处,上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塔柱的顶端连接;
所述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施工下塔柱,下塔柱采用翻模施工,浇筑至下横梁底部;
步骤2,施工下横梁,下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下塔柱与下横梁在竖直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同步浇筑,下横梁混凝土分多节浇筑,浇筑后张拉对应部分的预应力筋;
步骤3,施工上塔柱,上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液压爬模的分节浇筑高度结合钢锚梁预埋件位置进行分段,上塔柱浇筑至上横梁下方;
步骤4,施工上横梁,上横梁采用支架法施工,对支架系统的承载能力、稳定性进行验算分析,并根据验算分析结果完善支架系统的设计。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1中,下塔柱分多节浇筑,下塔柱第一节随承台一起浇筑,其余节浇筑高度相同,第一节浇筑高度低于其余节高度;
浇筑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安装主塔劲性骨架,作为钢筋支撑、定位的辅助结构,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分层浇筑混凝土。
如上所述的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法,优选地,在步骤2中,下横梁混凝土分为底板与顶板两部分进行浇筑,第一次浇筑至内模底部,在第一次浇筑完成的底板上搭设内模支架,绑扎顶板钢筋,完成第二次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3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