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02748.6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6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冉 | 
| 主分类号: | A23C9/12 | 分类号: | A23C9/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众元信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757 | 代理人: | 阚思行 | 
| 地址: | 417000 湖南省娄***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乳酸菌 制作 培养 工艺 | ||
1.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工艺采用如下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有用于对乳酸菌搅拌的搅拌机构(2),所述罐体(1)的外侧设有用于对乳酸菌冷却的冷却机构(3),所述冷却机构(3)与搅拌机构(2)之间设有传动机构(4),通过所述传动机构(4)使得搅拌机构(2)在搅拌时增大冷却机构(3)的冷却水的流动速度,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有密封板(5),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机构(6),所述密封板(5)与排气机构(6)之间设有切换机构(7),所述切换机构(7)的一侧与搅拌机构(2)连接,通过密封板(5)与切换机构(7),使得搅拌机构(2)与排气机构(6)之间相互连接,进而使得排气机构(6)打开并向罐体(1)内充气;
该培养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鲜牛奶、乳糖、砂糖和稳定剂混合,乳糖和砂糖混合后加50℃到60℃的温水溶解;
步骤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放入均质机内进行均质,使得脂肪微粒化,鲜牛奶内的物质较为均匀;、
步骤三,将均质后的溶液在90设℃的条件下保持15min,将溶液杀菌;
步骤四,在杀菌后的溶液内接种乳酸菌,并将其放入发酵罐内无氧发酵,在发酵的同时向发酵罐的外部通入冷水,将发酵的温度控制在42℃至45℃之间;
步骤五,在酸奶已到达所需的酸度(PH4.2至4.5)时,酸奶开始搅拌,搅拌机构(2)通过传动机构(4)加快冷却机构(3)的作用,使得酸奶迅速降温至15℃至22℃;
步骤六,打开密封板(5),密封板(5)通过切换机构(7)将排气机构(6)打开,同时切换机构(7)与搅拌机构(2)接触,搅拌机构(2)带动排风机构抽风,增大发酵罐内的压力,使得粘稠状的酸奶从密封板(5)的出料口处排出,加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2)包括与罐体(1)固定连接的电机(8),所述电机(8)输出轴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9),所述搅拌杆(9)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搅拌叶(10),所述电机(8)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3)包括与罐体(1)表面固定连接的冷却壳(12),所述冷却壳(12)的两端开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传动机构(4)安装在进水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4)包括与罐体(1)的外侧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一(13),所述传动杆一(1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二(14)和锥齿轮三(15),所述锥齿轮二(14)与锥齿轮一(11)啮合,所述进水管内转动连接有叶轮一(16),所述叶轮一(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六(17),所述罐体(1)的侧面转动连接有传动杆二(18),所述传动杆二(1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四(19)和锥齿轮五(20),所述锥齿轮四(19)与锥齿轮三(15)啮合,所述锥齿轮五(20)与锥齿轮六(17)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机构(6)包括与排气管滑动连接的闸板(21),所述闸板(21)的一侧设有与排气管转动连接叶轮二(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工业乳酸菌制作用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7)包括与密封板(5)固定连接的连接板(23),所述连接板(23)的一端呈倾斜状,所述罐体(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24),所述滑动杆(24)的顶部与闸板(21)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二(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七(25),所述滑动杆(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套筒(26),所述套筒(26)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套杆(27),所述套杆(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八(28),所述锥齿轮八(28)与锥齿轮七(25)啮合,所述套筒(2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九(29),所述罐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0),所述转动杆(3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锥齿轮十(31)和锥齿轮十一(32),所述锥齿轮九(29)可与锥齿轮十(31)啮合,所述电机(8)输出端的锥齿轮一(11)与锥齿轮十一(32)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冉,未经周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27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