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超薄芯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01130.8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1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13/15 | 分类号: | A61F13/15;A61F13/53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 地址: | 3627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超薄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收量大且厚度薄的新型超薄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面层以连续输送的方式进入到凹凸辊装置中,使得面层上压制出凹槽以及预留出导流槽区域,所述凹槽的周沿形成连接区;2)各个所述凹槽内添加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3)对步骤2的制品的上表面连续喷胶处理;4)将底层以连续输送的方式覆盖于步骤4的制品上,使得凹槽周沿的连接区与底层初次连接;5)通过热压合方式将凹槽周沿的连接区与底层二次连接,从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吸收单元;6)通过热压合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步骤5的制品中分布于导流槽的纵向中部区域的面层和底层二次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薄芯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卫生巾、纸尿裤等吸收性卫生用品一般由主要与皮肤接触使用的透液性表层、非皮肤接触使用的不透液底层、在透液性表层和不透液底层之间的吸收芯体层等结构层次组成。其中吸收芯体层主要具有吸收、存储、锁住体液的功能,是衡量吸收性卫生用品吸收性能好坏的关键结构层次。吸收芯体层一般由吸水性纤维和高分子吸收树脂颗粒按照一定比例和结构分布来进行设计。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76570.6公开了一种吸收芯体,包括吸收芯体表层、吸收芯体中间层和吸收芯体底层,所述吸收芯体表层为一定量的绒毛浆纤维与少量高分子吸收树脂颗粒混合体,所述吸收芯体中间层为大量绒毛浆纤维与大量高分子吸收树脂颗粒的混合体,所述吸收芯体底层为一定量的绒毛浆纤维,所述吸收芯体中间层和吸收芯体底层的紧密程度大于吸收芯体表层的紧密程度。其详细公开了现有的芯体的结构。
上述芯体通过绒毛浆纤维与高分子吸水树脂颗粒混合体的比例差别区分成三层结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下渗速度以及防止反渗的效果;但是,其吸水量有限,在提升吸水量的同时,其厚度也需相对提升,使得制成的成品的厚度过大,降低舒适性。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量大且厚度薄的新型超薄芯体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超薄芯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面层以连续输送的方式进入到凹凸辊装置中,使得面层上压制出凹槽以及预留出导流槽区域,所述凹槽的周沿形成连接区,定义沿面层的输送方向延伸为纵向方向,沿其宽度方向延伸为横向方向;
2)将所述面层上凹槽的开口朝上,并通过下料装置向各个所述凹槽内添加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各所述凹槽内的高分子吸水树脂材料的体积与凹槽的体积之间的比值为1:1.5~3;
3)对步骤2的制品的上表面连续喷胶处理;
4)将底层以连续输送的方式覆盖于步骤4的制品上,使得凹槽周沿的连接区与底层初次连接,并且导流槽区域与底层初次连接形成导流槽,所述底层的横向宽度尺寸比面层的横向宽度尺寸大4mm~20mm,使得底层分为覆盖有面层区域的第一部以及分布于第一部横向两侧的第二部;
5)通过热压合方式将凹槽周沿的连接区与底层二次连接,从而形成相互分离的吸收单元;
6)通过热压合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步骤5的制品中分布于导流槽的纵向中部区域的面层和底层二次连接;
7)将底层的第二部翻折包覆于面层的横向两侧上,且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8)将步骤7的制品分切形成单个的芯体本体。
进一步的,沿纵向方向上的相邻两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为0.5mm~3mm。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5和步骤6中,当均采用热压合方式二次连接时,通过热压辊同步进行。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5中,热压合的温度为55℃~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未经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1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水蓄能机组发电机状态评估分析方法
-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的控制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