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折射数据的透镜质量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3103.0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3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洪涌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润之汇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G06N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育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9 | 代理人: | 宋朋慧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折射 数据 透镜 质量 分析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一种基于折射数据的透镜质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透镜的标准参数,并识别所述待检测透镜的光轴向量;
根据所述光轴向量,利用预构建的激光发生器,对所述待检测透镜发射激光;
利用预构建的垂直于所述光轴向量的光感元件,记录所述激光发生器在根据预设的滑动规则移动时对所述待检测透镜发射激光产生的光斑位置及光压强度,得到光斑移动曲线及光压变化曲线;
根据所述标准参数对预训练的光压变化识别模型进行参数配置,得到符合所述待检测透镜的透镜类型的光压变化识别模型;
获取所述待检测透镜对应的模拟的光压热力图谱,并利用所述光压变化识别模型中的图像识别网络层对所述光压热力图谱进行图像特征提取操作,得到第一特征集合;
利用所述图像识别网络层,分别对所述光斑移动曲线及所述光压变化曲线进行曲线特征提取操作,得到第二特征集合及第三特征集合;
利用所述光压变化识别模型中的决策树分类网络,根据所述第一特征集合、所述第二特征集合及所述第三特征集合,判断所述光斑移动曲线及所述光压变化曲线是否平滑,并判断所述光斑移动曲线上的光压强度是否符合所述光压热力图谱;
当所述光斑移动曲线及所述光压变化曲线平滑,且所述光斑移动曲线上的光压强度符合所述光压热力图谱时,判定所述待检测透镜的质量合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射数据的透镜质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准参数对预训练的光压变化识别模型进行参数配置,得到符合所述待检测透镜的透镜类型的光压变化识别模型,包括:
对所述标准参数进行量化编码,得到量化参数;
利用所述光压变化识别模型中的建模网络,根据所述量化参数,构建虚拟透镜,并根据所述建模网络中的折射算法,计算所述虚拟透镜被预设强度的平行光照射下的光压热力图谱;
将所述光压热力图谱导入所述光压变化识别模型的图像识别网络层中,得到符合所述待检测透镜的透镜类型的光压变化识别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射数据的透镜质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构建的垂直于所述光轴向量的光感元件,记录所述激光发生器在根据预设的滑动规则移动时对所述待检测透镜发射激光产生的光斑位置及光压强度,包括:
获取激光透过所述待检测透镜后在所述光感元件上显示的光斑的位置坐标,得到所述光斑位置;
利用所述光感元件上的分光镜将所述激光发生器生成的激光进行分光操作,得到第一分光及第二分光;
将所述第一分光导入预构建的高反射率薄膜,得到二次反射光;
根据所述二次反射光及所述第二分光,得到薄膜形变光程差,并根据预设的参数系数及所述薄膜形变光程差,计算得到光压强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折射数据的透镜质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待检测透镜的光轴向量,包括:
利用多个激光发生器对所述待检测透镜进行角度、位置变化照射,记录激光折射角度;
获取所述激光折射角为零时所述激光发生器的激光发生向量作为所述待检测透镜的光轴向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润之汇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润之汇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31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GA植球机
- 下一篇:一种脑梗塞生物标记物及其应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