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87354.8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5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邱珍锋;马爱娟;陈人瑗;曹婷;杨洋;王俊杰;刁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A01G9/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水 蓄能 站上 水库 生态 防渗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岸坡坡面迎水侧的碎石垫层、掺砾黏土层、整平胶结层、沥青混凝土面板层、植被土层和生态草本层。所述掺砾黏土层包括按设定比例混合掺拌的黏土料与砾石料,整平胶结层为铺设在掺砾黏土层上的水泥砂浆。若干钢筋的下端预埋在所述沥青混凝土面板层内,上端伸入植被土层。所述植被土层的土料为黏土,生态草本层上种植有两栖植物。本发明利用粘质土优良的防渗性能与沥青混凝土面板优良的防渗性能和变形能力,有效提高了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岸防渗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领土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水电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具有优良的天然地质条件的库址越来越少,工程建设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国作为“世界工厂”,工业、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迅速,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碳中和碳达标等政策影响下,开发环保能源,重塑环保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在水电生态能源基础上,发展抽水蓄能电站是碳中和碳达标的有效途径。
由于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因其独特的工作性质,在电力需求较小的夜晚,抽水到上水库进行蓄能;白天对电力需求较高时,上水库放水发电。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库岸经过频繁的水位升降,形成了干湿循环的环境,干湿循环环境下库岸容易发生劣化变形而产生裂缝,导致库岸渗水问题严重。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干湿循环环境下水库库岸渗水问题迫在眉睫。
目前针对水库库岸防渗的处理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大致分为采用混凝土面板、聚乙烯防渗膜、黏土三种材料以及其组合形式,但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以上三种材料对于水库库岸的防渗都有一定的防渗效果,但是均未考虑如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在干湿循环环境中更易发生开裂出现渗水现象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岸坡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岸坡坡面迎水侧的碎石垫层、掺砾黏土层、整平胶结层、沥青混凝土面板层、植被土层和生态草本层。
所述掺砾黏土层包括按设定比例混合掺拌的黏土料与砾石料,整平胶结层为铺设在掺砾黏土层上的水泥砂浆。
若干钢筋的下端预埋在所述沥青混凝土面板层内,上端伸入植被土层。
所述植被土层的土料为黏土,生态草本层上种植有两栖植物。
进一步,所述碎石垫层的碎石材料的最大粒径小于等于120mm,掺砾黏土层的砾石料的最大粒径小于等于120mm。
进一步,所述生态草本层的表面平铺有聚乙烯六边形网格。
根据上述的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所述碎石垫层的施工:将碎石材料摊铺在岸坡坡面迎水侧并平整处理,再对铺设的碎石料进行碾压。
2)所述掺砾黏土层的施工:按设定比例将黏土料与砾石料混合掺拌得到掺砾黏土,再将掺砾黏土平铺于碎石垫层上并进行分层碾压。
3)所述整平胶结层的施工:在所述掺砾黏土层上摊铺水泥砂浆,待该摊铺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后进行碾压。
4)所述沥青混凝土面板层的施工:将若干所述钢筋安装在对应位置,再摊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待该摊铺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后进行碾压,若干钢筋伸出该摊铺层。
5)所述植被土层的施工:将黏土平铺于所述沥青混凝土面板层上并分层碾压,若干钢筋的上端位于碾压后的黏土层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