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87342.5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邱珍锋;雷蕊忆;李玉桥;黄诗渊;李立卫国;刁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装配式 应急 防洪 结构 及其 装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装置主体以及每个装置主体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使用时,相连接的若干所述装置主体通过固定齿安装在岸坡上,可伸缩防洪板的一个板面作为迎水面,并根据现场状况将可伸缩防洪板调整到设定高度。本发明所述结构可在高度变换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强了防洪效果,同时又能有针对性的对洪水高度变化对两岸造成的影响进行较好的防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灾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水是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洪也成为各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防洪措施方面,目前国内防洪抗洪一般采用的做法为疏通河流、加强堤防、稳固内堤,以防洪水外溢、冲毁大堤。在防洪应急措施中,常见通过堆叠防汛沙袋、岩石或者其他立式防洪设备对逐渐升高的水位进行抵抗。例如现有的防洪墙,一般采用防洪砂袋堆垛而成,人工需要量大,材料消耗大,且无法回收使用,成本高,易渗漏和被冲倒。最重要的是耗时长,很难达到应急的要求。
人工抗洪抢险的方式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砂袋堆成墙来阻挡洪水,但由于砂袋装填要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能低,挡水密封效果差,易被冲垮,且挡水高度有限。如果遇到突发涨水,砂袋墙便成为水下墙。
基于上述办法的限制,亟需一种可实现挡水高度变化应急防洪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及其装配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拉伸装配式应急防洪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装置主体以及每个装置主体上设置的可伸缩防洪板。
所述装置主体为设置在O-XYZ空间直角坐标系内的矩形板,装置主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平行于X轴、Y轴和Z轴,若干装置主体沿X轴方向连接。
所述装置主体与Z轴垂直的两个板面分别记为板面A和板面B,板面A上固定有若干固定齿,板面B上连接有可伸缩防洪板。
所述可伸缩防洪板包括挡板Ⅰ、挡板Ⅱ、挡板Ⅲ、伸缩部件Ⅰ和伸缩部件Ⅱ,挡板Ⅲ为矩形板。
所述挡板Ⅰ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Ⅰ,挡板Ⅱ包括相互平行的两块矩形隔板Ⅱ。
所述矩形隔板Ⅰ和矩形隔板Ⅱ的板面均与装置主体的板面B垂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的长度方向均与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矩形隔板Ⅰ、矩形隔板Ⅱ和挡板Ⅲ的长度均与装置主体的长度一致。
两块所述矩形隔板Ⅰ间隔固定在装置主体的板面B上,每块矩形隔板Ⅰ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Ⅰ,矩形槽Ⅰ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Ⅰ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Ⅰ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所述装置主体垂直于X轴的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Ⅱ,矩形槽Ⅱ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Ⅰ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装置主体的板面A和板面B。
每个所述矩形槽Ⅱ位于两块矩形隔板Ⅰ同侧的矩形槽Ⅰ正下方,每一侧相连通的矩形槽Ⅰ和矩形槽Ⅱ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Ⅰ,伸缩部件Ⅰ的一端固定在矩形槽Ⅱ内,另一端与两块相互间隔的矩形隔板Ⅱ连接。
每块所述矩形隔板Ⅱ与X轴垂直的两侧均设置有台阶面,两块矩形隔板Ⅱ同侧的两个台阶面形成矩形槽Ⅲ,矩形槽Ⅲ的长度方向与Z轴平行,矩形槽Ⅲ长度方向的两端贯穿矩形隔板Ⅱ与Z轴垂直的两侧,矩形槽Ⅲ的矩形底面在其宽度方向的中间处呈镂空状。
每个所述矩形槽Ⅲ内均安装有伸缩部件Ⅱ,伸缩部件Ⅱ的一端与伸缩部件Ⅰ连接,另一端与挡板Ⅲ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73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