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气化废水的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86288.2 | 申请日: | 2022-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3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樟新;王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1B17/04;C01B32/50;C01C1/24;C02F1/20;C02F1/44;C02F1/66;C02F101/10;C02F101/16;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肖小龙 |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化 废水 处理 工艺 | ||
1.一种煤气化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酸处理:将硫酸储罐中的浓硫酸或过硫酸、废水储罐中的煤气化废水通入反应釜中进行反应,使废水中的碳酸以游离的二氧化碳存在、硫化氢氧化成单质硫沉淀、部分氨转化为硫酸铵;
(2)气液分离:将经步骤(1)酸处理反应后的煤气化废水通入吹脱塔内进行吹脱分离工序,废水中的气态氨、水蒸汽、二氧化碳从吹脱塔的出气口进入气体脱氨工序,气体分离后的废水从吹脱塔底部出料口进入液体脱氨工序;
(3)气体脱氨工序:分离后的气体依次经由稀硫酸吸收塔和气体膜脱氨组件吸收,得到硫酸铵溶液和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膜脱氨组件与第一酸吸收液循环罐循环连通,吸收塔和第一酸吸收液循环罐中的硫酸铵溶液送入硫酸铵储罐储存;
(4)液体脱氨工序:分离后的液体经精密过滤器过滤后,得精滤水和精滤渣;
精滤水由滤后水罐收集,再经超滤膜组过滤得到超滤水和超滤渣,超滤水经第一pH调节罐、过滤器后进入液体膜脱氨组件,得到硫酸铵溶液和可回用水,液体膜脱氨组件与第二酸吸收液循环罐循环连通,第一酸吸收液循环罐中的硫酸铵溶液送入硫酸铵储罐储存;
反冲洗水储罐、反洗沉淀罐均分别与精密过滤器、超滤膜组连通,精滤渣和超滤渣由反冲洗水带动进入反洗沉淀罐中进行沉淀,然后进入叠螺机过滤得到单质硫和脱除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硫酸储罐和反应釜管道连通,该管道上设置硫酸计量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浓硫酸或过硫酸与废水中CO2、NH3、H2S总的摩尔比例保持为2~2.5: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吹脱塔为板式塔,吹脱塔中气液比设定为4000~5000: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得二氧化碳气体经由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二氧化碳吸收罐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4)中,吸收塔、第一酸吸收液循环罐、第二酸吸收液循环罐中硫酸铵的质量浓度达到20~23%后进行收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4)中的气体膜脱氨组件、液体膜脱氨组件,膜采用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材质的中空纤维疏水膜,膜的孔径为0.02~0.45μ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过滤器为保安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经第一pH调节罐调节后,超滤水的pH值为11.5~12。
10.如权利要求1、2、4~9任一项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得到的脱除水直接返回反冲洗水储罐,得到的可回用水通过第二pH调节罐调节pH值为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8628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穴位电刺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氢气压缩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