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后侧围焊接总成及一种车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9274.X | 申请日: | 2022-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0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史绍勇;江彬;彭芙蓉;陈强;陈宇;吕冰;王珂;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2 | 分类号: | B62D25/02;B62D25/04;B62D25/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后侧围 焊接 总成 车身 结构 | ||
1.一种后侧围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
包括后侧围上内板分总成(1)、后轮毂包内板分总成(2)以及后轮毂包外板分总成(3);
所述后侧围上内板分总成(1)包括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上的后侧围上边板(12)、后侧围下内板本体(13)以及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
所述后轮毂包内板分总成(2)包括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上的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后减震器前加强板(23)、后减震器后加强板(24)以及后侧围支撑件(25);
所述后轮毂包外板分总成(3)包括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上的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32)以及门槛加强件后连接板(33);
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后减震器前加强板(23)以及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连接并形成用于对后门框区域提供支撑的C柱传力区域;所述后侧围下内板本体(13)、后侧围支撑件(25)以及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32)连接并形成用于对背门框区域提供支撑的D柱传力区域;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以及后减震器前加强板(23)连接并形成横向传力区域,所述C柱传力区域与D柱传力区域均与所述横向传力区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侧围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减震器前加强板(23)与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前部连接,所述后侧围支撑件(25)与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后部连接,所述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安装在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上部,并且所述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的前部位于所述后减震器前加强板(23)与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之间,所述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的后部位于所述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与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之间,所述后减震器后加强板(24)的上部与所述后轮毂包内侧加强件(22)的中部连接,所述后减震器后加强板(24)的下部与所述后侧围支撑件(25)的中部连接,所述后减震器后加强板(24)的中部与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侧围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上边板(12)的后部连接,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的后部与所述后侧围下内板本体(13)的上部连接,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的前部与所述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的上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侧围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下内板加强件(32)的下部与所述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的后部连接,所述门槛加强件后连接板(33)的上部与所述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的前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侧围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前部设置有第一凹槽部(211),所述后减震器前加强板(23)设置在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内侧对应所述第一凹槽部(211)的位置上,所述第一凹槽部(211)与所述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连接后形成第一空腔(41),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设置在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内侧,所述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的上部与所述后侧围上内板主体(11)的前部连接,所述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位于所述第一空腔(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侧围焊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呈“几”字形截面,所述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凹槽部(211)连接,所述后车门锁扣加强件(14)的外侧与所述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连接;所述门槛加强件后连接板(33)的后部与所述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的前部连接,所述后轮毂包内板主体(21)的前部搭接在所述门槛加强件后连接板(33)与后轮毂包外板主体(31)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927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矿物油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精与茶树套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