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GNSS基站、及其能源管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68518.2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5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7/00;H04W88/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郭方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gnss 基站 及其 能源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GNSS基站、及其能源管理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太阳能发电模块通过电源母线给基站供电;控制模块通过读取电源母线电压和估算储能模块电量,对储能模块的充放电进行控制;数传模块接收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基于估算的储能模块电量、接收到的机器人工作状态以及电源母线电压,确定基站进入待机节能模式或工作模式;基站进入工作模式后,控制模块实时将储能模块的电量Q发送给机器人;当储能模块电量不足时,机器人及时提醒用户给储能模块充电或更换储能模块。本发明对基站的充换电进行智能管理,确保基站的正常工作,延长基站在太阳能发电不稳定时的工作时长,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太阳能GNSS基站、及其能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太阳能开发与机器人GNSS基站相结合,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目前机器人GNSS基站的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的机器人由于缺乏高精度的定位,需要预先埋设边界导线限定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并且只能在工作范围内以随机行走的方式进行工作,工作效率低,并且边界导线的铺设和维护比较麻烦。RTK实时动态相位差分技术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但是需要有一个GNSS基站将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发送给移动站。
目前可以通过第三方定位服务商提供卫星基站定位服务,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卫星定位服务覆盖,因而需要用户自建GNSS基站。GNSS基站的安装需要户外无遮挡开豁的场景,如屋顶等地方,这种地方通常不便于供电;同时当太阳光照不稳定或在连续阴雨天时,太阳能发电不足导致基站无法正常工作,即使有储能电池,但储能电池电量有限无法满足基站的供电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太阳能GNSS基站、及其能源管理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GNSS基站的能源管理方法,所述太阳能GNSS基站包括数传模块、储能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母线、太阳能发电模块及DC-DC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太阳能发电模块的输出电压经过DC-DC模块转换后通过电源母线给太阳能GNSS基站供电;
步骤二,控制模块通过读取电源母线的母线电压V和估算储能模块的电量Q,对储能模块的充放电进行控制;
步骤三,数传模块接收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基于估算的储能模块的电量Q、接收到的机器人工作状态以及电源母线的母线电压V,确定太阳能GNSS基站进入待机节能模式或工作模式。
进一步,在本发明所述的太阳能GNSS基站的能源管理方法中,所述步骤二包括:
控制模块实时读取电源母线的母线电压V,并实时监测储能模块的电压VB和充放电电流;
控制模块根据储能模块的电压VB和充放电电流,对储能模块的电量Q进行估算;
预设储能模块的充电阈值Q1、断电保护阈值Q3及太阳能发电模块的供电阈值V1;
当V>V1时,太阳能发电模块供电充足,由太阳能发电模块给太阳能GNSS基站供电;在Q<Q1时,控制模块闭合储能模块的充电回路,太阳能发电模块给储能模块充电;在Q≥Q1时,若储能模块处于充电状态,则在电量充满后控制模块断开储能模块的充电回路,若储能模块未处于充电状态,则保持储能模块的充电回路的断开状态;
当V≤V1时,太阳能发电模块供电不足,控制模块断开储能模块的充电回路;此时若V≤VB,由储能模块给太阳能GNSS基站供电,若V>VB,由太阳能发电模块给太阳能GNSS基站供电;
当太阳能GNSS基站由储能模块供电且储能模块的电量Q<Q3时,控制模块控制太阳能GNSS基站自动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8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