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67703.X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4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燕阳阳;韩日峥;张泽平;白芸;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31/02 | 分类号: | A61L31/02;A61L31/04;A61L31/16;A61F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 11522 | 代理人: | 梁永芳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选区 生物 功能 血管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血管支架上的用于和血液直接相接触的区域为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抗凝血区;血管支架上的用于和血管内壁相接触的区域为具有促内皮化功能的内皮接触区;抗凝血区和内皮接触区之间的过渡区域为具有促内皮化功能的内皮化区。本发明提供的具有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同时具有抗凝血、促内皮化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已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现有脑血管病患者约1300万,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脑血管病死亡的1/3。血管支架介入术是治疗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等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
然而,当裸支架植入人体后,由于其表面直接与血液接触,血浆蛋白将在几分钟之内吸附在暴露的表面上,从而导致血小板的粘附、激活和聚集,最终形成血栓。除此之外,支架的植入可能会在血管壁上引起严重的机械应力,导致血管内皮层的损伤或撕裂。在其愈合过程中,会发生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受伤部位的组织生长,发生新生内膜增生,最终导致支架内再狭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支架上涂覆可生物降解的药物,如雷帕霉素、依维莫司或紫杉醇等,形成药物洗脱支架(DES),从而在支架植入后进行药物治疗。但是,临床研究表明:包被的药物会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延迟内皮化,导致支架晚期血栓形成和支架内再狭窄。
人体整个心脑血管系统中的天然内皮层可提供抗凝、抗增殖表面。近期研究焦点逐步集中于血管支架表面的内皮自然修复,以期得到原位内皮化的血管支架,这种具有内皮化功能的心血管支架有望解决目前再狭窄与血栓的问题,从而改善支架植入后长期性能。然而,在支架植入的早期阶段,支架表面的内皮化生长还未完成,这期间支架表面仍会发生蛋白质、血小板的粘附行为。
因此,开发同时具有抗凝血、促内皮化功能的血管支架有一定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凝血、促内皮化功能的血管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其中,所述选区生物功能化的血管支架同时具有抗凝血、促内皮化功能;
其中,所述血管支架上的用于和血液直接相接触的区域为具有抗凝血功能的抗凝血区;
所述血管支架上的用于和血管内壁相接触的区域为具有促内皮化功能的内皮接触区;
所述抗凝血区和内皮接触区之间的过渡区域为具有促内皮化功能的内皮化区。
优选的,所述血管支架包括血管支架本体;其中,
所述血管支架本体的内表面上接枝有两性离子聚合物,形成所述抗凝血区;
所述血管支架本体的外表面上固定有促进内皮细胞特异性粘附的多肽分子,形成所述内皮接触区;
所述血管支架本体上的网丝具有位于所述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侧面上固定有促进内皮细胞特异性粘附的多肽分子,形成所述内皮化区。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血管支架本体均为管状结构,术语“内表面”为管状结构的内表面;术语“外表面”为管状结构的外表面。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血管支架本体的管壁均为网孔结构(由网丝构成的网孔),该侧面也就是网孔的孔壁。
优选的,所述促进内皮细胞特异性粘附的多肽分子包括:五肽分子、四肽分子、三肽分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77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线缆连接组件
- 下一篇:焊接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