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8302.8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4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宗高亮;谢慈育;李得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板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38 | 分类号: | C25D3/38;C25D5/18;C25D7/00;C25D17/10;H05K3/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李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厚径 线路板 电镀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涉及线路板电镀技术领域。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包含以下步骤:使用表层涂有铱和钽涂层的钛阳极作为阳极,在电镀铜溶液中,对设有通孔的线路板进行脉冲电镀;所述脉冲电镀为正反脉冲电流电镀,工艺条件为:正向电流密度为1.2‑1.8 A/dm2,正反向脉冲电流幅值比为1:2‑1:3;正向脉冲时间为100‑200毫秒,正反向脉冲时间比为10:1‑20:1;所述电镀铜溶液由以下浓度的组分组成:硫酸200‑240g/L、五水合硫酸铜70‑90g/L、氯离子50‑80ppm、加速剂10‑20ppm、抑制剂500‑2000ppm和整平剂5‑10ppm。本申请的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能有效改善线路板表面与孔内镀层均匀性,减少线路板孔内铜厚与线路板表面铜厚的厚度差,提升深镀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电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5G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通信印制电路板的需求量增大大。在5G基站中,通信背板是移动基站中最核心的线路板,通信背板的发展趋势是承载子板的数量不断增加、信号损耗不断减少,推动背板朝着尺寸更大、层数更多、板厚更厚、孔径更小、布线更密的方向发展。多层通信背板的板厚/层数不断增加,而孔径却不断减小,导致板的厚径比不断增加,厚径比(14:1)的产品的量越来越多。使得微小通孔镀铜的难度不断增加,这对通信背板通孔互联技术提出了更大地挑战。
高厚径比通孔电镀铜是实现多层通信背板层间互连互通的关键技术,也是PCB行业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关注的技术难点。高厚径比的微小通孔,电镀过程中存在欧姆电阻与边缘效应。在传统的直流电镀中,欧姆效应与边缘效应产生的孔口/孔中心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往往会使微小通孔出现从孔口到孔中心镀层厚度逐渐减小的现象,导致孔口/孔中心铜沉积地极度不均匀,形成狗骨形镀层,严重时甚至出现封孔,难以实现层间良好的互联互通。传统的直流电镀一般只适合做厚径比8:1以下的通孔电镀铜,不能满足这一类型的产品。针对这类高厚径比通孔,很多公司使用先镀铜再减面铜的方法来加工,不仅导致产品制造流程长、成本高,还给产品的长期可靠性带来了风险。
因此,急需研发一种适用于高厚径比线路板的通孔电镀工艺,可以有效改善线路板表面与孔内镀层均匀性,减少线路板孔内铜厚与线路板表面铜厚的厚度差,提升深镀能力,从而解决这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缺少一种产品制造流程短、成本低且能够提升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深镀能力的通孔电镀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采用特定的电镀铜溶液配合合适的正反向脉冲电镀参数,可以有效改善线路板表面与孔内镀层均匀性,减少线路板孔内铜厚与线路板表面铜厚的厚度差,提升深镀能力;具体的,在通孔的板厚与孔径比15:1的情况下,其通孔深镀能力达到80%以上。
具体的:
一种高厚径比线路板通孔电镀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使用表层涂有铱和钽涂层的钛网作为阳极,在电镀铜溶液中,对设有通孔的线路板进行脉冲电镀;
所述脉冲电镀为正反脉冲电流电镀,工艺条件为:正向电流密度为1.2-1.8 A/dm2,正反向脉冲电流幅值比为1:2-1:3;正向脉冲时间为100-200毫秒,正反向脉冲时间比为10:1-20:1;
所述电镀铜溶液由以下浓度的组分组成:硫酸200-240g/L 、五水合硫酸铜70-90g/L、氯离子50-80ppm、加速剂10-20ppm 、抑制剂500-2000ppm和整平剂5-10ppm;所述整平剂为噻二唑酰胺化合物。
进一步的,电镀时,电镀铜溶液的温度为10-35℃。
进一步的,所述噻二唑酰胺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板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板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83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