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乳杆菌SL1及其发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9830.7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方达;孔保华;刘骞;陶然;陈倩;曹传爱;王慧;刘新平;苗嘉;崔元永菊;赵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23L13/40;A23L13/74;C12R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袁蕾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杆菌 sl1 及其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L1及其发酵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该菌株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015,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22年01月05日。本发明还公开该菌株的发酵方法,包括将活化的植物乳杆菌SL1接种到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胰蛋白胨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在pH为5‑6和温度为37℃条件下发酵36h获得其发酵液的步骤。所述发酵液中蛋白酶活力高达106U/mL,采用本发明发酵菌剂制备的发酵肉制品风味和品质优于常规菌剂,为完善发酵肉制品的风味与品质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SL1及其发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合理、营养均衡的理念已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饮食标准,发酵肉制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因此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居民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酵肉制品是原料肉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具有典型发酵风味、色泽和质地,且具有较长保存期的一类肉制品。
而乳酸菌作为目前在发酵肉制品中广泛应用的菌种,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和促进风味形成能力。乳酸菌在不同发酵环境中(如发酵温度、时间、pH、接种量等)其产酶特性不同;而同种微生物蛋白酶在不同发酵条件下(如温度、pH)的性质亦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微生物蛋白酶活力直接影响产品特征风味的形成。因此发酵过程中如何通过控制和优化发酵条件来提升微生物特异蛋白酶活力是提升产品风味的关键。但是现有技术中发酵肉制品所使用的菌剂并未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其微生物蛋白酶活力。因此筛选一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并设计一种提高其蛋白酶活力的发酵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SL1及其发酵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菌株具有产蛋白酶能力,其发酵液蛋白酶活力高,可减少后续发酵产品所使用的发酵菌剂的用量,缩短发酵时间,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SL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L1),其已在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2015,保藏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22年 01月05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植物乳杆菌SL1的发酵方法,包括将活化的植物乳杆菌SL1接种到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胰蛋白胨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在pH为5-6和温度为37℃条件下发酵36h获得其发酵液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培养基包括蛋白胨10.0g,牛肉膏10.0g,酵母提取物5.0g,胰蛋白胨5.0g,葡萄糖20.0g,乳糖5.0g,乙酸钠5.0g,柠檬酸铵2.0g,吐温801.0 mL,磷酸氢二钾2.0g,七水合硫酸镁0.2g,硫酸锰0.05g和蒸馏水1000mL。
进一步地,所述活化的植物乳杆菌SL1的接种量为3%v/v。
进一步地,所述活化的植物乳杆菌SL1是将其菌种接种至MRS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活化后获得的。
进一步地,所述活化具体为将所述菌种以1%v/v接种量接种至所述MRS液体培养基,在37℃和pH为6.5-6.8条件下活化培养24h。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发酵肉制品的发酵菌剂,所述发酵菌剂为上述发酵方法获得的菌液。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植物乳杆菌SL1或上述发酵菌剂在制备发酵肉制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