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harzianic acid高产木霉菌株的构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49442.9 | 申请日: | 202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6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庞冠;蔡枫;沈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15 | 分类号: | C12N1/15;C12N15/80;C12N15/54;C12N15/113;C12P17/10;C12R1/885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吴爽;徐冬涛 |
| 地址: | 21009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arzianic acid 高产 霉菌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arzianic acid高产木霉菌株的构建方法,(1)以野生型木霉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hacI编码序列上游片段和hacI编码区部分片段,分别命名为UF和DF;(2)以质粒pUC19‑hph‑Ptef1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包含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元件hph和里氏木霉QM6a中tef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片段Ptef1,命名为hph‑Ptef1;(3)利用重叠PCR方法将上述3个片段按以下顺序连接,UF、hph‑Ptef1、DF获得超表达元件,命名为UF‑hph‑Ptef1‑DF;(4)将步骤(3)中超表达元件转入木霉菌的原生质体中,经潮霉素B筛选、PCR验证和HPLC检测后,获得高产harzianic acid的木霉菌株OEhacI。本发明的方法构建的harzianic acid高产菌株,在发酵4天即可在常规培养基PDB中摇瓶产生大量harzianic acid,从而为规模化生产harzianic acid提供有效开发技术和相应工程生产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arzianic acid高产木霉菌株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Harzianic acid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多种功能活性的木霉菌次生代谢产物,不仅能够强烈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如立枯丝核菌、核盘菌、尖孢镰刀菌等的生长,也能够促进番茄、大豆、油菜和草莓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并改善果实营养成分。此外,harzianic acid还具有络合重金属离子(镉、铅、镍、钴等)的能力,能够提高植物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耐受性。因此,harzianic acid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木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多处于沉默或低表达状态,目前野生状态下未发现其高产菌株,这极大地限制了harzianic acid的规模化生产和进一步应用。
本发明通过基因克隆了具有激活harianic acid生物合成功能的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命名为hacI),并利用其构建了在短时间液体发酵条件下(PDB、25℃、 170rpm、4天)能够大量合成harzianic acid的木霉菌株OEhacI,为高产harzianic acid工程菌株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问题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harzianic acid高产木霉菌株的构建方法;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前述构建方法构建得到的基因工程菌。本发明利用组成型启动子Ptef1,定点激活转录因子编码基因hacI的超表达,大幅提高harzianic acid生物合成基因簇整体转录水平,从而获得高产 harzianic acid的木霉工程菌株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harzianic acid高产木霉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野生型木霉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hacI编码序列上游片段和hacI编码区部分片段,分别命名为UF和DF;
(2)以质粒pUC19-hph-Ptef1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取包含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元件hph和里氏木霉QM6a中tef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片段Ptef1,命名为 hph-Ptef1;
(3)利用重叠PCR方法将上述3个片段按以下顺序连接,UF、hph-Ptef1、DF,获得超表达元件,命名为UF-hph-Ptef1-DF;
(4)将步骤(3)中超表达元件转入木霉菌的原生质体中,经潮霉素B筛选、PCR 验证和HPLC检测后,获得高产harzianic acid的木霉菌株OEhacI。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发菌株野生型木霉菌株为沈氏木霉(Trichoderma shenii)NJAU4742,于2020年07月2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36,保藏单位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94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