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加水稻中硒含量的方法和培育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38605.3 | 申请日: | 202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1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 发明(设计)人: | 但敏;金凡亚;陈伦江;聂军伟;黄熠;祝土富;吴艾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C1/08;A01C1/02;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加 水稻 含量 方法 培育 | ||
为解决现有技术依靠增施外源硒提高水稻中的硒含量存在的硒元素含量增加困难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加水稻中硒含量的方法和培育方法。增加水稻中硒含量的方法,包括:将金属材料作为离子注入MEVVA源的阴极材料,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对稻种进行离子注入辐照处理。培育方法包括:稻种消毒;采用所述方法对消毒后的稻种的胚芽进行离子注入辐照处理;将离子注入辐照处理后的稻种置于水中浸泡;对浸泡后的稻种进行催芽处理;将催芽处理后的稻种播种培育。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增强了水稻的硒含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依靠增施外源硒提高水稻中的硒含量存在的硒元素含量增加困难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加水稻中硒含量的方法和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内各种活性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参与机体正 常的免疫功能,保护细胞膜及组织免受过氧化物损伤,对防治疾病、增进健康和防止衰老具 有重要意义,被誉为“生命的奇效元素”。但矿质元素硒在体内无法自己合成,必须从食物 中摄取。虽然可以借助食品添加剂、保健品或药物来快速补充人体缺乏的硒,但依然存在投 资大、费用高、覆盖面小,不能根治矿质元素营养不良的问题。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 作物之一,作为世界人口的主食,是人体硒的主要来源,其含硒量高低与人体硒营养状况密 切相关。富硒水稻具有较高的硒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水稻,富硒水稻的开发成功,解决了低 硒地区人体硒摄入量不足的问题,并且主要以有机硒的形态存在,对人体无毒性且其生理活 性高,易为人体吸收。而广大的水稻产区多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开展富硒水稻的应用研究 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富硒水稻的研究方向上,目前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是从生理栽培的角度,通过施 外源硒来提高稻米中的硒含量;二是从遗传育种角度,根据品种间的基因差异性,筛选富硒 亲本,选育富硒水稻品种。施外源硒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土壤施硒、拌种和叶面喷硒,对于土 壤施硒而言,土壤是硒营养的主要来源,但土壤硒的有效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土 壤的硒含量、硒形态、酸碱性、金属离子的互作等,都可能影响水稻对土壤硒的吸收。拌种 施硒使用方便,施用量少,但剂量难以掌握,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硒在水稻体内各器官的分 布存在显著差异,稻米籽粒中的硒含量较低等问题。叶面喷施肥效短暂,每次施用养分总量 有限,又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失;元素从叶片的吸收部位向植物其他部位转移困难, 喷施效果不好;受天气影响,下雨、刮风时不能施用。
筛选富硒种质资源,利用水稻对矿质元素硒的生物富集效应,可根据品种间的基因差异, 从现有的水稻品种中筛选出稻米硒含量高的种质资源作为亲缘,运用传统育种方法与现代生 物技术(包括分子标记技术和细胞工程等)相结合,培育高产、优质、抗病和富硒的水稻新品 种。但由于受人口不断增加和土地不断减少的双重压力,使得育种素材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 基本材料,缺少对优质专用型育种材料的收集、创制。从而导致水稻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 重大突破的新材料不足。那么就需要开发出一种生物技术,既可以增加水稻硒元素含量,又 具有稳定的遗传特性,把无效态的硒离子元素转化为高品质富硒、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 系、新类型,这些都是富硒水稻育种者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依靠增施外源硒提高水稻中的硒含量存在的硒元素含量增加困难的技术 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加水稻中硒含量的方法和培育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加水稻中硒含量的方法,包括:
将金属材料作为离子注入MEVVA源的阴极材料,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对稻种进行离子注入 辐照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材料为硒和/或铁。
进一步的,所述将金属材料作为离子注入MEVVA源的阴极材料,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对稻 种进行离子注入辐照处理,包括:
向稻种的胚芽采用离子注入方式进行金属离子注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8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