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精度大通流微阻抗电阻的测试方法及无感电阻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2433.9 | 申请日: | 2022-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戴勇军;徐井雄;凌达;屈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智瑞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8 | 分类号: | G01R27/08;G01R27/26;H01C13/02;H01C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赵宗海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三路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通流 阻抗 电阻 测试 方法 感电 模块 | ||
1.一种高精度大通流微阻抗电阻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S1、选取待测试电阻模块中的基础负载电阻;
S2、实测基础负载电阻的电阻值以及电感值;
S3、对基础负载电阻进行通流试验;
S4、按仿真模型搭建试验平台,将基础负载电阻接入试验平台进行通流实际测试;
S5、对基础负载电阻进行温度变化测试;
若基础负载电阻的整体温度上升可控,则基础负载电阻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若基础负载电阻的整体温度上升不可控,则基础负载电阻的整体结构存在不稳定性;
S6、得出对基础负载电阻的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通流微阻抗电阻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搭建通流试验仿真模型包括以下过程:
S31、搭建通流试验仿真模型;
S32、通过仿真模型模拟基础负载电阻的真实放电工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大通流微阻抗电阻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将基础负载电阻接入试验平台进行通流实际测试包括以下过程:
S41、控制充电电压缓慢上升,然后进行触发放电;
S42、得出触发放电工况并与真实放电工况比对;
若比对结果一致,则基础负载电阻结构稳定,结构无形变以及损坏现象,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基础负载电阻存在不稳定性。
4.一种无感电阻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模块(10),所述电阻模块(10)包括作为主体承载架构的组装架(101),在组装架(101)上可拆卸固定有四个基础负载电阻(102),四个基础负载电阻(102)的末端均安装有绝缘垫块(103),绝缘垫块(103)的固定在组装架(101)上,四个基础负载电阻(10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相互之间串联的铜排(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感电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负载电阻(102)包括采用同轴方式布局的外管(1021)和内管(1022),所述外管(1021)套设在内管(1022)的外部,且外管(1021)的内壁与内管(1022)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感电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21)和内管(1022)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感电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模块(10)由四个基础负载电阻(102)串联以矩形阵列的方式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无感电阻模块,其特征在于:四个基础负载电阻(102)的末端均通过绝缘垫块(103)短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感电阻模块,其特征在于:电阻模块(10)的具体尺寸为:340mm*430mm*1718mm,基础负载电阻(102)的长度为1.6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智瑞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智瑞捷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24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