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2251.1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罗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伟力达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16L15/00;F16L57/04;F16L58/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06 | 代理人: | 邵穗娟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油管 接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该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油管接头耐高温性能较差,长时间高温作业会加速接头的老化,使用寿命较短,且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无法发现产品内部的缺陷,降低产品质量度的技术问题。该油管接头包括内螺纹接头、固定在所述内螺纹接头右端的插杆。该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耐高温涂层的设计,起到耐高温的作用,提高油管接头的耐高温性能,避免长时间高温作业会加速接头的老化,提高油管接头的使用寿命,且在制备过程中通过超声波探伤仪器对产品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裂纹或其它隐藏在内部的缺陷,保证油管接头的正常使用,保证耐高温面漆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管接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管在钻探完成后将原油和天然气从油气层运输到地表,油管可以承受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压力,油管在工作时,需要配合接头的使用,对油管和另一油管进行连接。
目前,专利号为CN201610902476.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管接头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备料,根据直径尺寸以及钢材材质选择相应的棒料;b、车削加工,车削粗加工管接头外径1并留有0.03-0.05MM余量,车削精加工外螺纹外径2到尺寸要求;c、加工外螺纹3,加工外螺纹3到尺寸要求;d、线切割,线切割将棒料切割成段状,长度上留有0.1-0.2CM的余量;e、磨床将加工,平面磨床加工两端面到尺寸要求,外圆磨床管接头外径1到尺寸要求;f、钳工打孔,在外螺纹3一侧端面的轴心上打底孔;g、镗孔,在打好底孔的基础上进行镗孔加工出管接头的内径并到尺寸要求;h、倒角,加工倒角5;i、滚压加工,滚压加工凹槽4;j、镜面抛光,将加工好的管接头进行镜面抛光。其加工速度快,便于批量生产,但该工艺制成的油管接头耐高温性能较差,长时间高温作业会加速接头的老化,使用寿命较短,且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无法发现产品内部的缺陷,降低产品的质量度。
因此,针对上述油管接头耐高温性能差和无法发现产品内部缺陷的问题,亟需得到解决,以改善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的使用场景。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该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下油管接头耐高温性能较差,长时间高温作业会加速接头的老化,使用寿命较短,且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无法发现产品内部的缺陷,降低产品质量度的技术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及其制备方法,该油管接头包括内螺纹接头、固定在所述内螺纹接头右端的插杆;其中,所述插杆内开设有内通孔,所述内螺纹接头内开设有与所述内通孔为同心结构的凹槽、螺纹,所述插杆外侧开设有等距分布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套接有密封圈,所述内螺纹接头和插杆的表面设置有耐高温涂层。
优选地,所述内螺纹接头和插杆的材质为钢。
优选地,所述耐高温涂层的材质为耐高温面漆,所述耐高温涂层的厚度为30-50μm。
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油管接头,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下料:根据油管接头的直径,选择相应规格的棒料,下料的长度=油管接头长度+下料余量;
步骤二:长度精加工:对棒料的两端进行打磨,使棒料的长度与油管接头的长度误差小于±0.3mm;
步骤三:车削:将棒料放在数控车床上并夹紧,设定切削速度和进给量进行粗加工,将棒料车成台阶圆柱料,当台阶圆柱料的直径与油管接头的直径相差小于8mm时,调整切削速度和进给量进行精加工,直至台阶圆柱料与油管接头的尺寸误差小于±0.3mm,得到半成品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伟力达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伟力达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22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