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人车跟随定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8123.X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2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秦华;刘炽;丁明洋;程家林;阮东明;唐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Q50/3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黄河 |
地址: | 40005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跟随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井下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人车跟随定位系统,包括卡片端、定位读卡器、处理器和井下车辆;卡片端为无线通信卡片,卡片端记录有卡片持有人员的个人信息的标识;定位读卡器有多个,分别按预设的间隔距离沿井下巷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定位读卡器用于读取覆盖范围内的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并测量与卡片端相隔距离,还用于将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及对应的相隔距离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及对应的相隔距离进行人员定位检测;井下车辆上设有移动采集端,移动采集端包括第二读取单元、分析单元和通信单元;第二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感应范围内的卡片端的个人信息。使用本系统,即使有人员在井下车辆内也能够进行持续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下人车跟随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提升进入井下人员的安全性,需要对井下巷道的人员进行实时定位,以了解进入井下各人员的情况。这样,当井下出现异常时,可以对井下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疏散指引,也便于了解各井下人员的实时疏散情况。
如图1所示,由于井下巷道通常为狭长的直线型通道,目前的主流定位方法通常为常见的UWB定位技术,即,在井下巷道内每隔预设距离(大多为600米左右)设置一个定位读卡器1,并为每个进入井下的人员配置一个录入其个人信息的卡片。当有人员进入井下后,通过定位读卡器1读取卡片的信息并测量与卡片的距离,从而对各人员进行实时定位。
由于井下巷道的距离较长,通常会使用井下车辆3对人员进行运输。然而,如图2所示,在井下车辆3的车身外壳的包裹下,车内人员的卡片信号被屏蔽,只有在与定位读卡器1的距离非常近(通常为二三十米左右)时,定位读卡器1才能获取到车内人员的卡片信息,因此,现有技术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能对车内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达不到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的目的。
综上,怎样在井下人员进入井下车辆3后仍能持续对其定位,以达到对井下人员跟踪定位的目的,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人车跟随定位系统,即使有人员在井下车辆内,也能够对该人员进行持续定位,实现对进入井下的人员跟踪定位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包括卡片端、定位读卡器、处理器和井下车辆;所述卡片端为无线通信卡片,且卡片端记录有卡片持有人员的个人信息的标识;定位读卡器有多个,分别按预设的间隔距离沿井下巷道的长度方向设置;定位读卡器用于读取覆盖范围内的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并测量与卡片端相隔距离,还用于将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及对应的相隔距离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根据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及对应的相隔距离进行人员定位检测;
井下车辆上设有移动采集端,移动采集端包括第二读取单元、分析单元和通信单元;第二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感应范围内的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并测量与卡片端相隔距离,还用于将卡片端的个人信息及对应的相隔距离发送给分析单元;分析单元用于根据第二读取单元发送的个人信息及对应的相隔距离进行卡片端位置分析,若分析结果为卡片端在车内,则分析单元将该卡片端对应的个人信息标记为车内人员信息并通过通信单元发送给定位读卡器;
定位读卡器还用于接收车内人员信息时测量与对应井下车辆的距离,还用于将车内人员信息及与对应井下车辆的距离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各定位读卡器与井下车辆的距离对井下车辆进行定位分析,并将车内人员信息与对应的井下车辆的定位进行关联。
作为优选,所述分析单元根据第二读取单元读取的数据进行卡片端位置分析时,若分析结果为卡片端与第二读取单元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该卡片端的移动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且该卡片端的移动频率小于预设频率,则判断该卡片端在车内,将该卡片端对应的个人信息记为车内人员信息。
作为优选,处理单元还用于对井下车辆进行定位分析时,若某井下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则分析该车辆的车内人员信息与定位读卡器直接读取的卡片端的个人信息是否存在重复,若存在重复,则处理器将重复的个人信息从对应的车内人员信息中删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8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