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响应式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21482.2 | 申请日: | 2022-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4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健;王康;解全一;李虎;王昱森;李作周;李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38 | 分类号: | G01M3/38;G01J5/00;G01J5/48;G01N21/55;E21F17/18;B62D57/028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黄海丽 |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响应 隧道 渗漏水 检测 方法 系统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自动响应式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其属于隧道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案包括实时采集待检测隧道面反射的激光束;获取所述激光束内激光点的反射强度,若存在任一激光点反射强度低于预设基准反射强度值,则产生触发信号;在所述触发信号区间内,触发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装置对待检测隧道面进行图像采集;触发信号结束后,关闭所述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装置;基于采集的图像中像素点携带的温度信息及预设阈值,确定渗漏水区域,实现隧道渗漏水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响应式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渗漏水属于常见的隧道病害,其对隧道的稳定、洞内电器设施、行车安全等都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隧道需要定期检测渗漏水情况。
红外热像仪分为制冷型和非制冷型两大类。制冷型拍摄时,自身配备的制冷机先工作降低红外热像仪的温度,它的检测精度高,但是价格昂贵、寿命短,一般用于军事领域。非制冷型不需要降温处理,可直接工作,其特点为体积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隧道检测领域。红外焦平面器件是红外热像仪的关键组成部件,它决定了红外热像仪的温度成像信号输出。环境温度对红外焦平面器件影响很大。因此,红外热像仪工作有环境温度限制,小范围的温度变化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内部集成的修正算法进行修正,从而降低温度成像误差和偏移。通过实践发现,由于红外热像仪体积较小,长时间工作时,内部各类器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机体发烫。此时,红外热像仪数据误差极大,而且容易宕机甚至损坏内部传感器件。
对于隧道渗漏水检测,由于人工检测存在的缺陷,高效率的自动化检测是未来的趋势。由于隧道渗漏水区域温度低于干燥的隧道壁,且红外热像仪对温度的检测敏感性好,因此,红外热像仪在隧道渗漏水检测中应用广泛。专利CN201810066937.7;CN201910856676.3;CN CN201810373105.X等公开了基于红外热成像采集的渗漏水自动识别方法或装置。但是,其都没有考虑持续工作的红外热像仪面对里程超长的隧道,红外热像仪内部产生的热量将严重影响温度采集精度,造成数据误差大、成像失真、可能导致设备宕机甚至损害红外热像仪内部关键器件,而且长时间拍摄工作下,采集的海量数据大部分为非渗漏水区域,后续数据处理繁琐;同时,专利CN201621209551.X公开了一种优化内部热量分布结构布局方式的非制冷红外热像仪,但面对数小时的持续工作,也将无法达到最佳拍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动响应式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所述方案基于水对激光有吸收的影响,降低激光反射强度,通过判识激光反射强度,实现红外热像仪采集触发;降低了红外热像仪工作时长,避免红外热像仪内部温度过高,导致设备内部温度环境影响红外热像仪红外焦平面等关键器件,产生巨大的数据误差,甚至导致设备宕机及内部传感器损坏的问题。
能够同时满足高速检测、高精度、可持续的要求,并能大大减少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响应式隧道渗漏水检测方法,包括:
实时采集待检测隧道面反射的激光束;
获取所述激光束内激光点的反射强度,若存在任一激光点反射强度低于预设基准反射强度值,则产生触发信号;
在所述触发信号区间内,触发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装置对待检测隧道面进行图像采集;触发信号结束后,关闭所述红外热成像图像采集装置;
基于采集的图像中像素点携带的温度信息及预设阈值,确定渗漏水区域,实现隧道渗漏水的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实时采集待检测隧道面反射的激光束,具体为:基于激光发射器向待测隧道面持续发射激光束,所述激光发射器随搭载车运动,激光接收器实时接收从隧道面反射回的激光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1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吸砂机噪声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核电站堆坑通风系统散热特性测试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