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载火箭输送管软支撑自动缠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6795.9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5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牛淼;徐寅;崔蕴;黄小春;王津;赵鸿飞;申定贤;刘洋;国冰;李强;邵忠喜;郭锐;刘野;张玥;张粤萌;陈瑞;曹京京;肖冉;王杰;张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81/02 | 分类号: | B65H81/02;B29C63/06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苏冲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载火箭 输送 支撑 自动 缠绕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输送管软支撑自动缠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工件、主轴托架、辅助托架和纱架小车组件;地面上设置滑轨,纱架小车组件设置在滑轨上,且能够在滑轨上滑动;滑轨一侧设置主轴托架和辅助托架,工件一端设置在主轴托架的两个被动调整轮上,工件的另一端设置在辅助托架的两个辅助调整轮上,主轴托架的夹具本体与工件端部固定连接,纱架小车组件的纱线对工件进行缠绕。本发明实现自动缠绕工艺取代人工缠绕,进而消除传统人工缠绕带来的产品质量隐患,实现缠绕过程中的张力控制,保证软支撑自动缠绕的圆度和一致性,提高输送管装配时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箭输送管缠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运载火箭输送管软支撑自动缠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CZ-XX运载火箭氧输送系统布局为输送管穿过煤油箱隧道管,为减小火箭发射飞行过程中振动对于输送管两端产生的冲击,需对输送管分段进行软支撑自动缠绕,在软支撑自动缠绕完成后再穿过煤油箱隧道管,进行后续管路安装工作。氧输送管的软支撑要求强度适当,满足既可以在穿过隧道管过程中保持原状不因摩擦过大造成松散,又能够在火箭飞行振动环境中吸收释放振动冲击能量的需求;另外要求同一根氧输送管上的软支撑一致性(直径、同轴度和圆柱度)较好,利于安装,提高装配可靠性。其组成主要由玻璃纤维带缠绕海绵制成,缠绕完成后再涂抹工业硅酸钠。由于输送管体积较大,在车间现有条件下只能固定停放在工位上完全依靠人工缠绕。输送管先水平停放在固定托架上。缠绕前先将海绵进行裁剪,再用海绵按照设计要求在相应位置上包扎,包扎完成后用玻璃纤维带缠绕,使其外径达到设计要求值。此过程完全依靠操作人员手工完成,缠绕时,操作人员需反复穿梭于托架两侧。软支撑自动缠绕完全依靠操作人员手工完成,在操作人员反复穿梭于托架两侧时,由于海绵强度较低形状易受外部条件影响加上人工缠绕时缠绕用力不均匀,造成缠绕完成后单个软支撑表面质量较差。同时即便同一操作者缠绕一根输送管上的软支撑,由于无法做到每次缠绕力度相同也导致同一根输送管上的多个软支撑一致性较差;
输送管自身直线度和圆度较差,在上游车间交付输送管后,在未对输送管直线度和圆度进行检测和调整的情况下进行软支撑自动缠绕,造成软支撑误差积累,影响同一根输送管上软支撑的一致性;由于目前的人工缠绕方式在缠绕过程中无法实现张力控制、输送总管自身同轴度较差,导致单个软支撑质量较差及同一根输送管上多个软支撑的一致性较差。在总装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输送总管无法顺利穿过隧道管,无法进行后续总装工作,影响型号进度;2、输送总管无法穿过隧道管时,需要进行输送总管软支撑自动缠绕分解再缠绕工作,易出现输送管无法顺利从隧道管移出的问题;3、输送管无法顺利穿过隧道管,与隧道管内壁摩擦力大,易造成输送总管前端的波纹管变形;
因此,传统方式的输送管软支撑自动缠绕方式在缠绕过程中无法实现张力控制,无法进行输送管自身误差检测,不能保证软支撑自动缠绕的圆度和一致性,需要对传统软支撑自动缠绕工艺进行改进研究以保证输送管装配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运载火箭输送管软支撑自动缠绕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实现自动缠绕工艺取代人工缠绕,进而消除传统人工缠绕带来的产品质量隐患,实现缠绕过程中的张力控制,保证软支撑自动缠绕的圆度和一致性,提高输送管装配时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运载火箭输送管软支撑自动缠绕装置,包括工件、主轴托架、辅助托架和纱架小车组件;地面上设置滑轨,纱架小车组件设置在滑轨上,且能够在滑轨上滑动;滑轨一侧设置主轴托架和辅助托架,主轴托架的两个被动调整轮和辅助托架的两个辅助调整轮之间用于放置工件,主轴托架的夹具本体与工件端部固定连接,纱架小车组件的纱线对工件进行缠绕,主轴托架和纱架小车组件分别信号连接至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67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