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4141.2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4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罗国和;文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89;G01N21/892;G01N21/01;G06T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侧极耳 检测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传输结构以及升降结构,传输结构用于传输电池电芯,升降结构用于升降传输结构上的电池电芯,第二检测结构位于第一检测结构与第三检测结构之间,第一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第二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其中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位于电池电芯的同一侧。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所公开的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能够实现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无需人工操作,效率高,且不会存在误检的情况,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电池电芯是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产品的一种原材料,电池电芯设有极耳部,极耳部就是从电池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的说就是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一个电池电芯会延伸出两个极耳部,极耳部作为电池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而极耳部包括有多片极耳。
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是直接关系到锂电池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
然而,传统方式中,主要是依赖人工检测电池电芯的极耳的片数是否正确以及极耳是否存在折叠情况,即通过人眼观察完成,而人眼检测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存在误检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电芯同侧极耳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结构、第二检测结构、第三检测结构、传输结构以及升降结构,所述传输结构用于传输电池电芯,所述升降结构用于升降所述传输结构上的所述电池电芯,所述第二检测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检测结构与所述第三检测结构之间,所述第一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一极耳进行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表面进行检测,所述第三检测结构用于对所述电池电芯的第二极耳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传输带以及第二传输带,所述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传输带与所述第二传输带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包括气缸固定板以及三个第一气缸,所述气缸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下方,三个所述第一气缸间隔设置于所述气缸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固定架以及限位条,所述固定架靠近所述传输结构设置,所述限位条设置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构靠近所述传输结构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三检测结构靠近所述传输结构的另一端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结构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三固定装置、第一视觉相机、第二视觉相机以及第一棱镜,所述第一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二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棱镜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装置上,所述第一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所述第一棱镜的镜面用于反射所述第一极耳的相对另一侧,所述第二视觉相机用于拍摄所述第一棱镜的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视觉相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超音速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41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