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晶硅光伏组件连续式热解处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2747.2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1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浩然;吴玉锋;顾菁;王亚琢;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3/40;B09B5/00;C10B53/07;C22B11/00;C22B7/00;B09B10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晶硅光伏 组件 连续 式热解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晶硅光伏组件连续式热解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晶硅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铝框进行拆解,得到完整废光伏板;(2)将完整废光伏板依次通过密闭热解系统的预热区、主热解区以及冷却降温区进行梯次解离热处理,得到热解气和热解残余物,热解气催化转化得到富氢燃气;(3)将热解残余物进行板材分拣,分拣出的完整玻璃板进行超声清洗,分拣后的热解残余物进行静电分选,得到焊锡导带集中处理,分离焊锡导带后的热解残余物进行风选,分离得到热解灰渣和电池板硅片,热解灰渣进行氧化酸浸处理。本发明适合处理具有完整玻璃板的废晶硅光伏组件,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无污染、易于工业化连续生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晶硅光伏组件全组分综合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晶硅光伏组件连续式热解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废晶硅光伏组件回收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热处理法。其中中国发明专利CN 108190481A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处理流水线,但需要对光伏组件分割成块,导致玻璃板材及电池硅片破损,极大地损失了其资源价值;中国发明专利CN 110639933 A公开了采用加热剥离光伏组件聚合物背板,并用溶剂溶解封装胶膜得到完整电池片,但整个过程效率较低且产生大量难处理的有机溶剂污染物;中国发明专利CN 110328216 A公开了一种两段热处理光伏板的方法,一段热处理后需要取出聚合物背板,二段热解得到的电池片直接进行酸浸处理,导致电池硅片资源化价值低,且难于连续化生产。
综合以上分析,现有技术存在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处理效率低且难以连续化生产的问题,因此亟待一种连续式、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废晶硅光伏组件回收系统及其回收方法的出现,这样可以高效率地处理日益报废的废晶硅光伏组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符合目前“双碳经济”及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晶硅光伏组件连续式热解处理的方法,该方法是对具有完整玻璃板材废晶硅光伏组件采用密闭梯次解构热处理连续化生产的技术,不仅实现有机组分快速完全解离得到富氢燃气,而且得到无损伤完整的玻璃板和光伏硅片,实现了废晶硅光伏组件全组分高值化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晶硅光伏组件连续式热解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拆解:将废晶硅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和铝框进行拆解,得到完整废光伏板、铝框及接线盒,铝框及接线盒集中处理;
(2)密闭梯次解离热处理:将步骤(1)得到的完整废光伏板依次通过密闭热解系统的预热区、主热解区以及冷却降温区进行梯次解离热处理,得到热解气和热解残余物,将热解气进行催化转化,得到用于燃烧供热的富氢燃气;
(3)热解渣残余物分离回收:将步骤(2)密闭梯次解离热处理得到的热解残余物进行板材分拣,分拣出的完整玻璃板进行超声清洗,得到循环利用的再生玻璃,分拣后的热解残余物进行静电分选,得到焊锡导带集中处理,分离焊锡导带后的热解残余物进行风选,分离得到热解灰渣和循环利用的电池板硅片,热解灰渣进行氧化酸浸处理,得到浸出渣和含银酸浸液,浸出渣集中处理,含银酸浸液返贵金属回收系统进行处理和回收。
优选地,步骤(2)密闭梯次解离热处理步骤中,预热区、主热解区以及冷却降温区组成一个密闭系统,其中预热区温度为120℃~200℃,反应时间为5~15min,主热解区温度为 450℃~850℃,反应时间为30~60min,冷却降温区温度为120℃~200℃,反应时间为30~45 min。进一步,预热区温度为140℃~180℃,反应时间为8~12min,主热解区温度为500℃~700℃,反应时间为35~55min,冷却降温区温度为140℃~180℃,反应时间为30~40 min。
优选地,步骤(2)密闭梯次解离热处理过程由预热区通入氮气保护,其中氧气体积分数≤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7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