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纠偏功能的织带缠绕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1152.5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0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范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安县华泰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28 | 分类号: | B65H54/28;B65H54/42;B65H6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冯文俊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纠偏 功能 缠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纠偏功能的织带缠绕收卷装置,其中包括绕线机和智能绕线系统,所述绕线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后侧上方安置有放线筒,所述底板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方固定安装有织带处理器,右侧所述支架右侧轴承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右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所述传动机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方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转动杆均与左侧支架轴承连接,左侧所述支架右侧固定安装有检测仪,该装置解决了当前无法根据织带的厚度和卷线的速度进行智能化的直径变化工作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绕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纠偏功能的织带缠绕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绕线技术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绕线工序采用槽筒对线进行梳理工作,因为槽筒是把管线络成筒线的重要核心工艺零件,其作用:一是槽筒摩擦传动筒线,将织带卷绕在筒管上,二是通过织带在槽筒沟槽内的左右横向运动,将织带均匀排列在筒管上,而且槽筒能够对织带缠绕进行自动纠偏,防止织带脱落卷线筒。
现有的槽筒无法根据织带的厚度和卷线的速度进行智能化的直径变化工作,容易导致织带被槽筒表面的凹槽磨断,影响卷线质量,而且织带被槽筒压实后会提高织带卷绕后的美观程度,既对织带起到保护工作,又能提高织带质量,该现象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集材装置一种具有自纠偏功能的织带缠绕收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纠偏功能的织带缠绕收卷装置,包括绕线机和智能绕线系统,所述绕线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后侧上方安置有放线筒,所述底板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方固定安装有织带处理器,右侧所述支架右侧轴承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右侧固定连接有发动机,所述传动机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下方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传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转动杆均与左侧支架轴承连接,左侧所述支架右侧固定安装有检测仪,所述转动杆外侧固定安装有卷线筒,所述转动轴中间固定安装有槽筒,所述槽筒为弹性材质,所述槽筒内侧固定安装有弹性腔,所述弹性腔内侧设置有直径变动机构,所述智能绕线系统分别与外部电源、检测仪、发动机、织带处理器、直径变动机构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直径变动机构包括气缸,所述气缸与弹性腔右侧内壁固定连接且与外部气源管道连接,所述气缸左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推环,若干所述推环外侧设置有若干顶球且推环具有弹性,若干所述顶球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具有弹性且与弹性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推杆内部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分别与外部气源、推环管道连接,所述智能绕线系统分别与气缸、气泵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智能绕线系统包括有智能分析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数据接收模块、控制模块,所述检测仪、发动机、数据传输模块与智能分析模块电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控制模块与数据接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和气缸、气泵电连接;
所述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织带卷绕的实时厚度和发动机转速进行分析,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数据,所述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气缸、气泵的运行功率。
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所述智能绕线系统包括以下运行步骤:
S1、智能绕线系统运行;
S2、智能分析模块对卷线筒上织带实时缠绕的厚度和发动机的转速进行数据采集;
S3、控制模块根据织带卷绕的实时厚度和发动机转速控制气缸使推杆的移动距离发生变化,并使气缸带动推杆向前移动完毕后再后退,进行来回移动,控制来回移动的频率;
S4、卷线过程中,厚度实时变化导致卷线筒表面织带卷绕直径产生变化,这时对槽筒和卷线筒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安县华泰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海安县华泰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11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