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7065.2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段泽民;司晓亮;谭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4 | 代理人: | 王春丽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载波 雷电 电磁 脉冲 防护 性能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雷电电磁脉冲防护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与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主机联网接口设备、状态监测中心和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安装于防护线路中;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利用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内设其唯一地址,通过状态监控中心上的地址设置功能。本发明可在线对雷电抑制器的工作状态实现监测,无需拆卸设备,故障判断后切换旁路,并将故障的元件从电路中断路弹出,利用旁路维持防护性能,为飞机对雷电及高强度辐射场影响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大大降低测试成本和测试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电电磁脉冲防护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尽可能减少雷电及高强度辐射区域(HIRF)等特殊环境对飞行器及武器装备系统等运行造成的危害,飞行器或武器装备制造厂通常会在系统的电源、信号、射频等端口加装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设备,以防止因遭受雷击后,雷电浪涌干扰随着外部设备如带有发射机和接收机系统的天线、雷达等或电子电气系统设备的壳体孔缝和设备之间的互连线缆等进入到飞行器内部,对飞行器的电子电气系统造成干扰甚至毁坏。
目前雷电抑制器安装好后,受测试成本和测试难度的困扰,对雷电防护设备性能的健康监控一直没有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防护故障反馈缺乏及时性;
对雷电抑制器防护性能好坏的检测需要通过专门设计的测试仪,定期将雷电抑制器从安装设备上拆取下来对其性能进行检查,以满足其雷电防护的可靠性要求;操作繁琐,而且由于设备拆取下来,可能带来重新安装后连接性能的不确定性,费时费力;由于传统的雷电抑制器需要定期检修,在防护性能降低或故障出现后不能及时发现,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和危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与方法,解决相关技术中需要拆取雷电抑制器检测其工作状态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包括主机联网接口设备、状态监测中心和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安装于防护线路中,且主机联网接口设备安装于防护对象上,主机联网接口设备电性连接至状态监测中心的信号端,主机联网接口设备与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之间电性连接,主机联网接口设备用于接收故障请求并解析故障请求生成工作状态信息,发送至状态监控中心,状态监测中心用于监控多个互联的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的工作状态;
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包括带短路保护的雷电浪涌抑制模块和PCB板组,带短路保护的雷电浪涌抑制模块包括多个并联的浪涌抑制电路单元,且浪涌抑制电路单元的底侧设有弹出机构,弹出机构安装于PCB板组上,弹出机构的安装方向与PCB板组的板面相垂直,弹出机构用于维持或断开浪涌抑制电路单元与PCB板组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
进一步地:弹出机构包括弹夹、弹簧、撑杆、撑板和驱动件,撑杆的底端与弹夹的内侧相连接,且撑杆的轴线与弹夹的朝向一致,撑板设于撑杆的端部,且撑板的端部安装于PCB板组一侧,弹簧套接于撑杆的外壁上,且弹簧的底端连接至弹夹的内壁上,弹簧用于对弹夹施加沿撑杆轴向上的牵引力,驱动件设于弹夹的两侧外壁上,驱动件使弹夹沿撑板长度方向上相向或相对发生形变,驱动件的一端和PCB板组相连接。
进一步地:弹夹包括温变段a和绝缘段b,绝缘段b呈“Ω”型结构,温变段a呈“7”字型结构,弹夹的绝缘段b宽度比温变段a的最大宽度小,绝缘段b和温变段a之间组成热双金属片结构,且绝缘段b和温变段a的连接处通过驱动件的温度变化产生形变。
进一步地:撑杆包括滑动杆和下压杆,下压杆套接于滑动杆的外壁上,滑动杆的底端连接至弹夹的内壁上,滑动杆沿撑杆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浪涌抑制电路单元由一个保险丝和一个压敏电阻串联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7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损伤去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