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7065.2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9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段泽民;司晓亮;谭红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尔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44 | 代理人: | 王春丽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载波 雷电 电磁 脉冲 防护 性能 检测 系统 方法 | ||
1.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联网接口设备、状态监测中心和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安装于防护线路中,且主机联网接口设备安装于防护对象上,主机联网接口设备通过电性连接至状态监测中心的信号端,主机联网接口设备与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之间电性连接,主机联网接口设备用于接收故障请求并解析故障请求生成工作状态信息,发送至状态监控中心,状态监测中心用于监控多个互联的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的工作状态;
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包括带短路保护的雷电浪涌抑制模块(600)和PCB板组(400),带短路保护的雷电浪涌抑制模块(600)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浪涌抑制电路单元(610),且浪涌抑制电路单元(610)的底侧设有弹出机构(620),弹出机构(620)安装于PCB板组(400)上,弹出机构(620)的安装方向与PCB板组(400)的板面相垂直,弹出机构用于维持或断开浪涌抑制电路单元与PCB板组(400)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
弹出机构(620)包括弹夹(621)、驱动件(624)、弹簧(623)、撑杆(622)和撑板(625),撑杆(622)的底端与弹夹(621)的内侧相连接,且撑杆(622)的轴线与弹夹(621)的朝向一致,撑板(625)设于撑杆(622)的端部,且撑板(625)的端部安装于PCB板组(400)一侧,弹簧(623)套接于撑杆(622)的外壁上,且弹簧(623)的底端连接至弹夹(621)的内壁上,弹簧(623)用于对弹夹(621)施加沿撑杆(622)轴向的牵引力,驱动件(624)带动弹夹(621)沿撑板(625)长度方向上相向或相对发生形变;
驱动件(624)设于弹夹(621)的两侧外壁上,驱动件(624)的一端和PCB板组(400)相连接,弹夹(621)包括温变段(621a)和绝缘段(621b),绝缘段(621b)呈“Ω”型结构,温变段(621a)呈“7”字型结构,弹夹(621)的绝缘段(621b)宽度比温变段(621a)的最大宽度小,绝缘段(621b)和温变段(621a)之间组成热双金属片结构,且绝缘段(621b)和温变段(621a)的连接处通过驱动件(624)的温度变化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622)包括滑动杆和下压杆,下压杆套接于滑动杆的外壁上,滑动杆的底端连接至弹夹(621)的内壁上,滑动杆沿撑杆(622)的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浪涌抑制电路单元(610)由一个保险丝和一个压敏电阻串联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400)内部穿插有地线,地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PCB板组(400)的板面,地线的一端延伸与外壳(100)的内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力载波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联网接口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器、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接口、电源部件、复位电路和通信控制部件,中央处理器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复位电路和通信控制部件之间电性连接,且电源部件为中央处理器、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复位电路和通信控制部件供电,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接口设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信号端,且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接头与通信控制部件的信号端之间装配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解析接收到的指令,判断并执行相应操作,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到请求并发送给中央处理器,电力载波通信模块接口用于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和通信控制部件之间的信号传输,通信控制部件用于与中央处理器和状态监测中心之间交换接收到的指令或请求,复位电路用于对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的工作状态数据进行清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706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损伤去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雷电电磁防护实时故障监测抑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