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互联式二系悬挂横向减振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81526.3 | 申请日: | 202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0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农;罗亮;刘明星;郑敏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1F5/24 | 分类号: | B61F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侯越玲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互联式二系 悬挂 横向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互联式二系悬挂横向减振系统,至少包括前减振分系统和后减振分系统,所述横向减振系统设置为:前减振分系统和后减振分系统能够针对直线行进和曲线行进场景下的不同减振参数需求选择协同工作或独立工作。通过改变横向减振系统的工作模式,减振系统能够根据轨道车辆在直线和曲线行驶场景下车体的不同状态信息提供不同方向的减振阻尼,并根据车体的不同行驶速度提供最适的液压力和系统刚度,以提高车辆的曲线通过能力和行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互联式二系悬挂横向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轨道车辆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提高轨道车辆的临界速度、运行稳定性和曲线通过能力仍然是一项持续性挑战。具有一定踏面形状的轨道轮对即使沿着平直轨道运转,受到微小激扰后就会产生一种振幅保持恒定或继续增大直到轮缘受到钢轨约束的特有运动,此时轮对在向前滚动时一面横向往复摆动,一面又绕铅锤中心来回转动,其轮对中心轨迹呈波浪形,称蛇形运动;当激扰消失而剧烈的蛇形运动不能收敛时,称蛇形失稳。受限于轮对结构和轮对与轮轨的接触关系,自激蛇形运动难以避免。在不同的车速下,轮对的蛇形运动又会引起转向架和车体在横向平面内的振动,称为车体蛇形(一次蛇形)和转向架蛇形(二次蛇形)。一次蛇形会引起车体明显的低频晃动,接近人体能够感知的低频段,严重影响乘坐舒适性;二次蛇形会引起转向架相对于车体的剧烈振动,振动频率较高,严重影响车辆运行稳定性。在曲线通过能力方面,高速重载下通过曲线路段时,车辆的轮轴横向力增大,车辆的轮轨冲击加剧后导致轮轨磨耗、噪声和振动增大,影响车辆的乘坐舒适性,缩短轮轨的使用寿命。
对于一次蛇形,一般可以通过添加足够的二系横向阻尼来避免。目前,二系横向阻尼多由横向减振器提供。例如,现有技术CN20438167U提供了一种100%低地板轻轨车辆用无动力转向架,侧梁结构的一系弹簧安装座、二系弹簧安装座为复合式一体结构;二系横向与垂向减振器复合安装座焊接于侧梁端部;制动吊座、齿轮箱吊座、磁轨止挡座焊接于侧梁外侧;采用刚性直轴、直径在Φ500-Φ600的弹性车轮轮对,两弹性车轮通过过盈配合与车轴装配在一起;转向架四角布置垂向减振器和横向减振器装置。但是现有的横向减振器各减振器独立工作、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且不易维护。
CN110360260B提供了一种主动控制抗蛇形减振器及减振系统、车辆,包活液压缸,活塞在液压缸内作往复运动。将液压缸的内部划分为两个缸体,两个缸体分别通过两条主油路与储油箱连通,以在液压缸与储油箱之间构成一主回路;换向阀安装在两条主油路与储油箱之间,用于在减振器处于主动模式时能改变主回路的流向,并能调节活塞在液压缸内的位移。该减振器切换到主动模式时,通过液压缸内两缸体之间的油压差改变活塞位移量,调整该抗蛇形减振器的性能,使得车辆作曲线运动时令转向架相对于车体处于径向位置,从而提高列车曲线通过能力,降低轮轨磨耗。
上述现有技术通过换向阀调整液压缸内的活塞位置以调整抗蛇形减振器的减振参数,适应车体在不同使用场景时需要的液压力大小,适应车体行进过程中的参数变化。但该对比文件的抗蛇形减振器在使用时单个安装于转向架上,安装于车体前后的各个部位的转向器的工作和控制仍然互相独立,协同工作性能不高且控制方式复杂。各转向器若要联动需要多重计算,计算存在误差会导致各减振系统联动不协调,无法在车体过弯时联合调整车体前后转向架的工作性能,以保持车体在过弯时为最佳运动姿态。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15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激光停车线
- 下一篇: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