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使永磁体中性磁层产生偏移的方法及准单极永磁体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8420.8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5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生;黄昱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立生 |
主分类号: | H01F7/02 | 分类号: | H01F7/02;H01F4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体 中性 产生 偏移 方法 单极 | ||
一种具有准单极特征的永磁体,永磁体的S/N极的两极整体的磁场强度明显的不再对称,(用观磁片测量)一极S或N的磁场强度所有的点面能均匀的高出反面N或S另一极磁场表磁磁场强度达20%以上。具有准单极特征的永磁体时,中性层的一个极薄区域不会在永磁体两极的中央,而是明显偏向了磁体做功的反向一侧,偏移的距离是永磁体长度的15%‑45%之间。当磁粉料压制成坯时,采用施加取向场的成型工艺,强磁场的产生利用两组线圈各自对成型模腔里的磁粉料施加方向相反、且大小不同的外加磁场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准单极永磁体及制备方法,此方法能够将永磁体的一个极整体磁层均匀的做的很薄,而相对一极的磁层厚度将被大大的增加,因为这种永磁体单边对外做功的磁场强度被大幅度的提高了以后,就可以大幅度的减少磁钢的用量,同时又能极大的提高使用本准单极永磁体设备的效率、并由此减小了设备的体积。
背景技术:
在永磁体制备时,磁粉料铁氧体、钕铁硼或钐钴料等压制成坯的生产过程中都采用了施加取向场的成型工艺,即对磁粉在一个强磁场中进行竖直取向后压制成坯,从而得到了各向异性的永磁体,这是基于各向异性永磁材料的内禀矫顽力而广泛采用的工艺,当烧结后的成品充磁后其性能均与取向场的取向方式和施加方法密切相关。
传统的铁氧体永磁体生产模具绝大多数采用了单一线圈取向,发明人经过多年研究以后认为:单一线圈取向只是起了使磁畴竖直排列的作用,严格的说其对永磁体并没有起到人们希望达到的取向目的,电机界都希望磁瓦内弧的工作面磁场越强越好,但是现有的单线包取向方法是与希望背道而驰的,其生产出来的磁瓦基本上是S极与N极场强对等,因为是贯通取向所以就不会产生特殊中性分层的永磁体,而在充磁时这种磁体就会自动在中间对等生成一个中性层,所以S极与N极磁场强度基本上相等。
一般压制稀土钕铁硼磁钢多数采用的是双线包取向,但是由于两个线包对磁粉的取向场功率是相近的,所以人们在无意识中给钕铁硼磁粉一分为二进行了对等的分层,结果生产出来的钕铁硼磁钢必然是S极与N极相对对称的磁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幅度提高单边永磁体场强的制备方法,以此得到一种特殊的准单极永磁体,从而用以大幅度提高一切应用此种磁体设备的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使永磁体中性磁层产生偏移的(具有准单极特征的)永磁体,永磁体的S/N极的两极整体的磁场强度明显的不再对称,(用观磁片测量)一极S或N的磁场强度所有的点面能均匀的高出反面N或S另一极磁场表磁磁场强度达20%以上。具有准单极特征的永磁体时,中性层的一个极薄区域不会在永磁体两极的中央,而是明显偏向了磁体做功的反向一侧,偏移的距离是永磁体长度的15%-45%之间。所述的永磁体是铁氧体永磁体、钕铁硼永磁体或钐钴永磁体。
本发明的方法,当磁粉料压制成坯时,采用施加取向场的成型工艺,即在磁粉成坯时在一个强磁场中进行取向压制,利用两组线圈各自对成型模腔里的磁粉料施加方向相反、且不大小同的外加磁场磁力,导磁棒体充磁头位于取向线圈和小功率反极性磁场产生线圈的中央;强磁场的产生利用两组线圈各自对成型模腔里的磁粉料施加方向相反、且大小不同的外加磁场磁力,如图1所示:导磁棒体充磁头1和2,左右导磁棒体充磁头位于取向线圈3和小功率反极性磁场产生线圈4内的中心,压制磁体毛坯时用以包裹磁粉的不导磁成形模套5,模套内包括有厚度不同的用以均匀磁场的不导磁片体6和7,8为磁粉毛坯粉料,即成型固定后即为图2的永磁体,一极的磁强远大于另一极磁强的永磁体(所以可称之为准单极,此极为真正用于电机与发电机的电磁作用力,磁强大能提高电机的效率,(准)方波的磁场分布效果会更好),尤其可以为粘接钕铁硼永磁体。图2的永磁体并不限于棒状的两端磁极分布,可以是片状(磁场在片状的两侧面分布)或环状(采用环状成型的模具套)或瓦型;粘接钕铁硼永磁体采用现有技术的磁粉与固型剂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立生,未经孙立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8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阳光房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机器自学习的车辆车道保持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