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6828.5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业;赵日晓;蒲天骄;王新迎;闫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 直接 连续 测量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采集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采集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将所述步骤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输入训练好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获得园区直接碳排放的实时测量结果。本发明通过采集高碳排放工业园区周边地面CO2实时浓度数据,厂区主要生产指标,厂区温度、风力,以及厂区上空二氧化碳浓度卫星监测数据,通过改进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实现对高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的连续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装 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工业园区、火力发电厂等高碳排放园区CO2排放分别占到CO2排放总量的30%和40%, 且两者兼为集中固定碳排放源,具有碳监测和减排的先天优势,是进行科学、精准碳减排的关 键靶点。
二氧化碳(CO2)的减排依赖于准确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客观、准确、可核实的碳排放数 据是政府进行环境立法、制定污染源排放限制和考核政策、控制碳减排进度以及构建互信、权 威的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直接从气体排放物出发,通过测量烟气流量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进 行测算,也可以从入口燃料量/原料出发,结合含碳量等参数进行计算。现有技术中,可将园 区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监测方法分为三类:
(1)排放因子法,对园区内生产不同条件的状态评估,通过分条件列举排放因子计算园 区碳排放。
(2)碳平衡法,通过质量守恒估算碳排放,要求有完备数据进行支撑。
(3)直接监测法,通常是利用直接测量装置,如排放连续测量系统(CEMS)进行碳排放测量,目前欧美已有大量机组通过CEMS报告碳排放。
以上方法,排放因子法,需要分条件列举园区碳排放因子,条件少排放因子粗略,条件多 数据多的,排放因子准确,但操作繁琐;碳平衡法,对园区原料含碳数据等要求极高,大部分 园区、企业难以满足条件;直接监测法,在测量气流紊乱时,设备误差增加,且设备工作环境 恶劣,设备易损坏,监测成本高。
综上所述,前两种方法,操作繁琐且数据要求严苛,在实际应用中或难于操作或准确程度 有限;而第三种方法,一般来说,设备工作环境恶劣,设备易损坏,监测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易于获取的厂区上空碳卫星CO2监测结果、园区地面实时 CO2分布、实时温度、风力等数据,对整个园区的直接CO2排放进行连续实时监测,操作简便, 数字化程度高,且设备工作环境稳定,碳监测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包括:
采集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
采集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
将所述步骤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输入训练好的融合了 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获得园区直接碳排放的实时测量结果。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采集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的步骤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68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