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56828.5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8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业;赵日晓;蒲天骄;王新迎;闫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李宏德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 直接 连续 测量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1.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
采集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
将所述步骤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输入训练好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获得园区直接碳排放的实时测量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园区四周远端均匀布置N台红外二氧化碳监测仪,使用红外二氧化碳监测仪监测园区地面CO2浓度;N为大于等于4的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园区数字化系统或者通过就地测量装置获取关联参数;
所述关联参数包括:园区生产/发电总功率、园区总能耗、地表温度、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和风力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步骤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输入训练好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的步骤中,所述BP神经网络包括:第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1、第二卷积神经网络Conv2)、第一全连接网络FC1、第二全连接网络FC2、第三全连接网络FC3和第四全连接网络FC4;
第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1的输出连接第二卷积神经网络Conv2的输入;第一全连接网络FC1的输出连接第二全连接网络FC2的输入;第二卷积神经网络Conv2的输出和第二全连接网络FC2的输出连接第三全连接网络FC3的输入,第三全连接网络FC3的输出连接第四全连接网络FC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排放园区直接碳排放连续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步骤园区周边地面CO2分布图、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输入训练好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的步骤中,所述训练好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包括:
获取园区周边地面CO2浓度分布图;
获取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
将所述园区周边地面CO2浓度分布图输入第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1,第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1和连接第二卷积神经网络Conv2提取园区周边地面CO2浓度分布特征;
将园区CO2直接排放关联参数输入第一全连接网络FC1,第一全连接网络FC1和第二全连接网络FC2提取二氧化碳浓度的关联参数特征;
第三全连接网络FC3将所述园区周边地面CO2浓度分布特征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关联参数特征进行合并;合并后数据分为两路,一路数据与碳卫星检测的园区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对比,通过误差函数loss1反向传播的方式,对第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1、第二卷积神经网络Conv2、第一全连接网络FC1、第二全连接网络FC2和第三全连接网络FC3的网络参数进行调整;另一路数据进入第四全连接网络FC4,第四全连接网络FC4输出结果与CEMS所检测到的园区CO2总浓度C0进行对比,通过第二误差函数loss2反向传播的方式,对第一卷积神经网络Conv1、第二卷积神经网络Conv2、第一全连接网络FC1、第二全连接网络FC2、第三全连接网络FC3和第四全连接网络FC4的网络参数进行优化;直至到达训练最大训练次数或者满足收敛条件,获得训练好的融合了卷积网络以及全连接网络的BP神经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568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