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线用多工位夹持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43566.9 | 申请日: | 2022-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9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清;刘秀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H51/08 | 分类号: | B65H51/08;B21F23/00;B21F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研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89 | 代理人: | 谢东 |
地址: | 312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线 用多工位 夹持 设备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生产线用多工位夹持设备,包括夹持输送箱、夹紧转盘、从动夹棍和主动夹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待夹持输送的线缆从夹持输送箱中通过并位于对应的从动夹棍和主动夹棍之间,通过夹紧转盘的转动使得对应的从动夹棍和主动夹棍相互靠近,从而将线缆夹持,在此过程中,从动夹棍和主动夹棍的转动可以对线缆进行输送,通过多对从动夹棍和主动夹棍线缆进行横向的多工位夹持,使得线缆的夹持和输送过程更加可靠,线缆在夹持和输送的过程中还可以自动的通过多对从动夹棍和主动夹棍进行矫直,使得两根线缆并排输出,便于后续的并线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水线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线用多工位夹持设备。
背景技术
线缆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线缆进行夹持和输送,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收卷辊和放卷辊的配合进行线缆的输送,但是这种输送的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其一,线缆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并线的工序,即将两根线缆子线合并成一股,收卷辊和放卷辊输送时,一般通过收卷辊的收卷动力进行线缆的输送,从而导致输送线缆的头部需要在收卷辊上收卷,进而导致线缆的头部无法进行后续的并线操作;
其二,在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可靠的夹持组件,从而导致线缆在输送的过程中,其输送的路径不够可靠,进而导致后续生产加工出现偏差;
其三,线缆一般通过收卷装置进行存放,收卷辊放线的时候,脱卷的线缆弯曲,在输送的过程中也无法进行矫直,导致后续加工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线用多工位夹持设备,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生产线用多工位夹持设备,包括夹持输送箱、夹紧转盘、从动夹辊和主动夹辊;所述夹持输送箱的顶板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沿夹持输送箱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复数个,所述夹紧转盘固接在第一转轴的顶部,第一转轴的底部固接有蜗轮,蜗轮左侧的夹持输送箱左右侧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轴杆,所述第一轴杆的右端伸出到夹持输送箱外并固接有旋钮,第一轴杆上固接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所述夹紧转盘前后两侧的夹持输送箱顶板和底板上对称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靠近夹紧转盘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轨道块,所述从动夹辊转动连接在上下对应的第一轨道块之间,上方所述第一轨道块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销轴,所述夹紧转盘的上表面偏心固接有与第一销轴对应的第二销轴,对应的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之间铰接有驱动板,所述轨道槽远离夹紧转盘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轨道块,所述主动夹辊转动连接在上下对应的第二轨道块之间,所述夹持输送箱的左右侧板上开设有成对的通孔,各对所述通孔位于对应的从动夹辊和主动夹辊之间,所述轨道槽右侧的夹持输送箱顶板上表面通过成对的第一耳板固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的前后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一转座,上方所述第一轨道块和第二轨道块的右侧固接有与第一转座对应的第二转座,对应的第一转座和第二转座之间铰接有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蜗杆的导程角小于蜗杆和蜗轮啮合轮齿间的当量摩擦角。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夹辊和主动夹辊为腰鼓形,从动夹辊和主动夹辊的辊面上复合有腰鼓形的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槽的左右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固接有导向杆,所述第一轨道块和第二轨道块的左右两侧固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导向槽内并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夹辊通过上下对称的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轨道块之间,下方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头部伸出到对应的第一轨道块之外并固接有从动轮,所述主动夹辊通过上下对称的第二连接轴转动连接在第二轨道块之间,下方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头部伸出到对应的第二轨道块之外并固接有主动轮,前侧的主动轮与后侧的从动轮通过第一皮带联动,前侧的从动轮与后侧的主动轮也通过第一皮带联动,所述夹持输送箱的下表面固接有第一保护罩,上方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头部伸出到对应的第二轨道块之外并固接有传动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43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智能仪器仪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小净距近接既有隧道爆破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