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胶黏产品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38800.9 | 申请日: | 2022-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1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菲;崔桂云;王洪伟;朱庆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倍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9/00 | 分类号: | B29C69/00;C09J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3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加工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胶粘产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胶黏产品,通过在组件一之上依次加入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以及对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与托底膜进行剥离,模切,从而可以依照工序依次进行,最后得到成品,使得成品进行了两次异步叠加(第一半成品、第二半成品),相较于只贴合一次产生的成品,本实施例的成品的质量显著提高,能够加强离型膜之间的粘性,减少成品使用过程中离型膜出现分离的可能,且本实施例通过多个工序,一次成型,能够减少废料的产生,有效利用原材料,提高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胶粘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及胶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模切工艺从传统的对印刷品的模切逐渐扩展到对电子产品的辅助材料的生产,例如通过模切工艺制备用于电子产品粘接、防尘、防震、绝缘、屏蔽的胶粘制品和膜类制品。
离型膜就是应用于电子产品的一种膜类制品,它指的是薄膜表面能有区分的薄膜,离型膜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的条件下接触后不具有粘性,或轻微的粘性,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会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或涂硅(silicone)离型剂于薄膜材质的表层上,如PET、PE、OPP等等;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如热融胶、亚克力胶和橡胶系的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根据不同所需离型膜离型力,隔离产品胶的粘性不同,离型力相对应调整,使之在剥离时达到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
传统的对胶粘制品进行模切的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如下步骤:复合离型膜和保护膜;模切离型膜,排废(离型膜);模切保护膜,排废(保护膜),得到胶粘制品成品。
然而这种工艺方式产生的废料较多,不能有效的利用原材料,这导致胶黏制品的制作成本一直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胶黏制品制作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胶黏产品的加工工艺,包括:
步骤S1: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的贴合过程,得到组件一;
步骤S2:第一半成品与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其中,所述第一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二离型膜,第二层,第一双面胶,第三层,第三离型膜;
步骤S3:组件一与组件二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三;
步骤S4:第二半成品与第三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四,其中,所述第二半成品包括:第一层:第四离型膜,第二层,第二双面胶,第三层,第五离型膜;
步骤S5:组件三、组件四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五;
步骤S6:组件五、第三胶带、第四托底膜、第六离型膜的贴合、剥离过程,得到组件六;
步骤S7:组件六的模切、收卷过程,得到成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的贴合过程,得到组件一的步骤S1,包括:
步骤S11、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经第一贴合工站的钢辊、胶辊进行第一次贴合;
步骤S12、所述第一离型膜与第一托底膜经第二贴合工站的钢辊、胶辊进行第二次贴合,得到组件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成品、第一胶带与第二托底膜的贴合、模切过程,得到组件二的步骤S2之前,还包括:
步骤S201、准备双面胶,并将所述双面胶与组件一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八;
步骤S202、对所述组件八按照预设形状进行模切,得到组件九;
步骤S203、准备第七离型膜,并将所述第七离型膜与组件九进行贴合,得到组件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倍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倍川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88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相变微胶囊、制备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