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35491.X | 申请日: | 2022-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5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一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B60K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赫;崔龙铉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冷却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多个串联冷却部件,串联设置以依次接收从散热器排出的制冷剂;多个并联冷却部件,被设置为并联接收流过多个串联冷却部件的制冷剂;以及电动泵,安装在由多个串联冷却部件形成的串联制冷剂流动区间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与搭载在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相关部件和电力电子(PE)部件的冷却相关联的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和马达搭载在混合动力车辆中以驱动混合动力车辆,因此需要冷却装置来适当冷却发动机相关部件和与马达操作相关联的PE部件。
如上所述的冷却装置需要根据用于驱动混合动力车辆的条件适当执行每个部件所需的冷却功能。
本公开的该背景技术部分中包括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一般背景的理解,并不得视为对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承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各方面旨在提供一种被配置为通过集成的冷却回路冷却搭载在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发动机相关部件和PE部件的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及该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通过该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及该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可以适当调节供应到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因而,可以实现发动机输出的提高、燃料效率的提高和有害排气物质的减少。此外,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启动性,并且PE部件的温度的优化可以提高混合动力车辆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多个串联冷却部件,串联设置以依次接收从散热器排出的制冷剂;多个并联冷却部件,被设置为并联接收流过多个串联冷却部件的制冷剂;以及电动泵,安装在由多个串联冷却部件形成的串联制冷剂流动区间中。
在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中,多个串联冷却部件可以包括中间冷却器以及混合动力控制单元(HPCU),散热器、中间冷却器和HPCU可以依次设置,并且在散热器和中间冷却器之间可以设置有被配置为使来自散热器的制冷剂旁通流动到HPCU的旁通阀。
在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中,多个串联冷却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车载充电器(OBC),并且在HPCU后面可以依次设置有制冷剂的储液器、电动泵和OBC。
在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中,多个并联冷却部件可以包括牵引马达以及电动增压器。
在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中,多个并联冷却部件可以进一步包括:混合启动发电机(HSG),串联连接到电动增压器并且并联连接到牵引马达。
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制冷剂温度检测器,被配置为测量从散热器排出的制冷剂温度;增压空气温度检测器,被配置为测量流入中间冷却器的增压空气温度;进气温度检测器,被配置为测量流过中间冷却器并流入燃烧室的空气温度;以及控制器,分别接收制冷剂温度检测器、增压空气温度检测器和进气温度检测器的信号并控制旁通阀的开度。
根据本公开的各方面,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中间冷却器的后端部的进气温度与预定的参考进气温度进行比较;将制冷剂温度与中间冷却器的前端部的增压空气温度进行比较;以及根据进气温度与参考进气温度的比较结果以及制冷剂温度与增压空气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旁通阀,使得从散热器供应到中间冷却器的制冷剂旁通流动到或不旁通流动到混合动力控制单元(HPCU)。
在该方法中,当进气温度等于或低于参考进气温度并且制冷剂温度高于增压空气温度时,可以控制旁通阀使得制冷剂被供应到中间冷却器而不旁通流动,因此流过中间冷却器的空气可以被加热。
在该方法中,当进气温度等于或低于参考进气温度并且制冷剂温度等于或低于增压空气温度时,可以控制旁通阀使得制冷剂旁通流动,因此制冷剂可以不被供应到中间冷却器,从而防止流过中间冷却器的空气被过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354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