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25790.5 | 申请日: | 2022-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杨飞虎;刘贤松;欧大春;佘士钊;陈旻;张硕伟;李珊珊;石旭荣;施亚洲;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4 | 分类号: | H04W24/04;H04W24/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章愫;刘芳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故障 检测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楼宇内每个楼层的常驻用户;基于历史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楼宇内第一楼层的常驻用户在预设第一时段内的信号参数的门限;基于采集到的第一楼层的常驻用户在预设第一时段内的信号参数,以及第一楼层在预设第一时段内信号参数的门限,确定第一楼层出现故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服务器可以通过第一楼层常驻用户的信号参数判断第一楼层是否有室分小区的隐性故障。因此,可以实现高效排查室分小区的隐性故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应的无线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基站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每个区域都能达到理想的信号覆盖,进而改善建筑物内的移动通信环境。室内信号分布系统也称为室分系统,室分系统覆盖的小区称为室分小区。传统的室分小区故障检测方法,是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来检测,只能检测出小区的显性故障。而对隐性故障的检测,目前主要依赖人工排查,对隐性故障的发现不及时,故障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高效排查室分小区的隐性故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楼宇内每个楼层的常驻用户;基于历史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楼宇内第一楼层的常驻用户在预设第一时段内的信号参数的门限,门限包括第一楼层的常驻用户在预设第一时段内的信号参数的预测的上界和下界,第一楼层是楼宇内多个楼层中的任意一个,信号参数为信号参数集合中的任意一项参数;基于采集到的第一楼层的常驻用户在预设第一时段内的信号参数,以及第一楼层在预设第一时段内信号参数的门限,确定第一楼层是否出现故障。
基于上述故障检测方法,服务器可以基于采集到的楼宇内每个常驻用户的信号参数集合,识别出不同楼层的常驻用户,有利于使采样的范围更加准确;再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第一楼层的常驻用户在预设第一时段内的信号参数的门限,即信号参数的正常区间范围,有利于判断真实的信号参数是否处于正常范围;最后将预设第一时段内真实的信号参数与预测的信号参数的门限进行对比,即可判断出该第一楼层是否有室分小区的隐性故障。因此,可以实现高效排查室分小区的隐性故障,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及时地排查故障,提高用户的网络使用体验,并且节约工作人员现场排查的人力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楼宇内每个楼层的常驻用户,包括:基于楼宇内每个楼层的指纹库,以及采集到的楼宇内每个常驻用户的信号参数集合,确定每个楼层的常驻用户,每个楼层的指纹库包括楼层所属小区的小区标识和信号参数集合,以及邻区标识和信号参数集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楼宇内每个楼层的指纹库,以及采集到的楼宇内每个常驻用户的信号参数集合,确定每个楼层的常驻用户,包括:获取楼宇内每个楼层的指纹库;将采集到的楼宇内每个常驻用户的信号参数集合与多个楼层中每个楼层的指纹库中的信号参数集合进行匹配,确定与每个常驻用户的信号参数集合匹配度最高的指纹库,匹配度最高的指纹库对应的楼层为每个常驻用户的常驻楼层;基于楼宇内的每个常驻用户的常驻楼层,确定每个楼层的常驻用户。
其中,信号参数集合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参数:在该楼宇内的每个小区采集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功率余量上报(power headroom report,PHR)、到达角(angle of arrival,AOA)、信噪比和信干噪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257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