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原型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16089.7 | 申请日: | 202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1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霞;刘鸿瑾;王宏;张绍林;李宾;王小波;牟宁;马远航;宋佳伟;付宝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1 | 分类号: | G06F30/331;G06F30/398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101318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原型 soc 软硬件 协同 验证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基于FPGA原型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多台计算机,通过物理接口连接至多台计算机上的至少第一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以及通过物理接口连接至多台计算机上的至少第二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本发明通过设置两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满足了高性能SoC接口分类测试操作,其中,第一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用于通用接口转接测试验证,第二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对专用接口转接测试验证,本发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改进了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及方法复用性强,避免了多个系统重复开发,极大提高了芯片流片前的验证进度,缩小软硬件的整合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仿真验证领域,尤其涉及基于FPGA原型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SoC设计中,软硬件协同验证就是在芯片流片前在模拟的硬件模型上运行软件,以确保没有硬件设计上的缺陷。软硬件协同验证是面向SoC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验证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验证SoC芯片软硬件接口的功能和时序,解决SoC软件和硬件的整合问题,以及在芯片流片之前提前开发和调试应用软件,缩短整个项目的开发周期。
目前,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法主要有基于仿真平台的协同验证和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两大类。
基于仿真平台的协同验证就是把开发的仿真组件和硬件设计RTL代码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可以模拟芯片实际工作过程的虚拟环境,各种仿真组件是用来模拟芯片实际工作时的周边器件。与FPGA原型验证平台相比,仿真平台成本低,便于快速发现和定位错误,但整体效率较低。
基于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方法在验证时采用实际的硬件环境,来模拟芯片在实际环境中的工作情况,比仿真验证环境更具有真实性。先将SoC逻辑设计进行综合、布局、布线,在FPGA原型验证平台上进行验证,利用FPGA可编程的特点,反复修改逻辑设计,直至达到满意的结果,避免多次流片造成的高成本、高风险。验证速度够快,但是不方便进行调试操作。
本发明在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成熟架构的、便于调试和移植的高性能SoC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FPGA原型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在FPGA原型的协同验证方法基础上,提出基于成熟架构的、便于调试和移植的高性能SoC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FPGA原型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系统,包括多台计算机,通过物理接口连接至多台计算机上的至少第一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以及通过物理接口连接至多台计算机上的至少第二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
第一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用于通用接口转接测试验证;
第二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用于专用接口转接测试验证。
进一步地,第一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包括通过USB连接至多台计算机上的第一调试器,第一调试器通过JTAG1连接有第一FPGA原型验证板,多台计算机上通过串口和/USB连接有通用接口板,通用接口板连接有第一扩展子板,第一扩展子板连接至第一FPGA原型验证板上,多台计算机通过网口连接有第一SoC调试器,第一SoC调试器通过JTAG2连接至第一FPGA原型验证板上。
进一步地,第二套FPGA原型验证平台包括通过USB连接至多台计算机上的第二调试器,第二调试器通过JTAG3连接有第二FPGA原型验证板,多台计算机上通过串口和/USB连接有多个专用接口板,专用接口板连接有多个第二扩展子板,第二扩展子板连接于第二FPGA原型验证板,多台计算机通过网口连接至第二FPGA原型验证板上,多台计算机通过USB连接有第二SoC调试器,第二SoC调试器通过JTAG4连接至第二FPGA原型验证板。
进一步地,第一调试器通过JTAG1向第一FPGA原型验证板进行SoC原型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轩宇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6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