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14456.X | 申请日: | 2022-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2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武政杰;邱鹏旭;张智轩;王建超;仲伟军;吴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龙涛 |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尾气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壳体内部安装有导气筒,导气筒与壳体之间安装有净化处理单元;导气筒开口端朝向排气口一侧,且在壳体的排气口处安装有排气管,导气筒底部呈封闭结构;净化处理单元包括载体容器以及载体容器内的若干载体,在载体表面涂覆有催化剂涂层;载体容器内部具有集气腔,各载体依次布置在集气腔内,集气腔的进口朝向进气口一侧、出口朝向排气口一侧。本发明创造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创造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经进气口进入装置的尾气经净化处理单元处理后又经后处理单元净化处理,在壳体内部空间经过较长路径且经多级净化,催化反应效果非常好,尾气处理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车辆尾气排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尾气中通常含有CO、氮化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含有这些物质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控制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通常会在车辆的排气管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利用装置中载体上的催化剂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催化,使CO氧化成二氧化碳气体,氮化物还原成氮气和氧气,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以降低尾气中污染物排放,但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净化装置对尾气净化处理效果不甚理想,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净化作用逐渐降低,尾气污染逐渐加剧。并且,尾气净化装置占用空间大,影响底盘结构布置,局限性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尾气净化装置进行优化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的壳体,壳体内部安装有导气筒,导气筒与壳体之间安装有净化处理单元;
所述导气筒开口端朝向排气口一侧,且在壳体的排气口处安装有排气管,导气筒底部朝向进气口一侧布置,且呈封闭结构;所述排气管向导气筒底部延伸,并且排气管的末端与导气筒底部留有过气间隙,所述排气管外壁与导气筒内壁间形成过气通道;
所述净化处理单元包括载体容器以及载体容器内的若干载体,在载体表面涂覆有催化剂涂层;载体容器内部具有集气腔,各载体依次布置在集气腔内,集气腔的进口朝向进气口一侧、出口朝向排气口一侧;所述壳体内部由净化处理单元分隔为进气储气室和排气储气室,二者间通过集气腔连通;
所述排气管与导气筒间安装有后处理单元。
进一步,载体容器上间隔布置有形变段,每一形变段上安装一所述载体,形变段内腔横截面积小于载体容器主体部分横截面积。
进一步,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安装在排气管外壁的后处理载体,在后处理载体表面涂敷有催化剂涂层。
进一步,所述后处理载体在沿排气管外圆周方向上呈多瓣分布,相邻两瓣分体间贴合,可相对滑动,或者是留有微小的间隙,可相对移动,以保证各瓣分体间可相对产生移动,所述排气管上对应至少一瓣分体设有形变区。
进一步,所述后处理载体采用不锈钢丝编织缠绕而成。
进一步,所述形变区包括排气管上的波纹结构部分,具体实施时,可以是在排气管上开设一镂空孔,在镂空孔处焊接波纹板,能满足波纹管沿排气管轴向和/或径向适应性形变即可。
进一步,所述排气储气室设有中间处理单元,所述进气储气室设有前处理单元;所述中间处理单元的中间处理载体外缘紧贴壳体内壁,在中间处理载体中部开设有用于排气管穿入的过孔,中间处理载体与排气管间紧贴,并且导气筒开口端面紧贴中间处理载体。
进一步,所述载体容器包括若干弯曲布置的容器管,在壳体内设有隔板,各容器管安装在隔板上或安装在导气筒上,进气储气室和排气储气室分别处于隔板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未经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4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