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园林景观的数字孪生设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14324.7 | 申请日: | 2022-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2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怡;龚斌;李盛方;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7;G06T17/10;G06F119/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伯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82 | 代理人: | 王福新 |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园林景观 数字 孪生 设计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终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园林景观的数字孪生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00: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得规划区域的地貌数据,并与GIS地理信息融合,获得规划区域的地形数据物理摸;S200:根据规划区域的地形数据,获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建立各园林景观要素的BIM模型;S300:建立景观区域空间属性DTLD模型,实现各园林景观要素的BIM模型与对应规划区块的地形数据的融合仿真;S400:通过交互设备实现对融合仿真设计方案的沉浸式体验,评价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的方法将BIM模型与实际物理模型融合仿真,实时仿真计算获得模拟效果,大大提升了设计方案与真实建设效果的逼近程度,解决了传统二维或三维静态风景园林设计难以模拟真实建设效果等一些列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景观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园林景观的数字孪生设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在地域范围大、地质状况复杂、各功能分区、道路网及其园林附属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应考虑到园林整体规划、总平面布置及树木、花、草、石、湖、古迹、建筑物等景观之间的协调性、观赏性、艺术性、舒适性等多种不确定因素。
传统景区设计依靠二维等高线地形图在大脑中对原始场地进行分析和设计,GIS信息数据所体现的景观区域空间关系对于描述和理解景观设计物理环境至关重要,利用BIM技术能够在设计阶段有效把控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推动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量大,建筑业发展快,但同时建筑业需要可持续发展,施工企业也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在这个背景下,BIM技术具有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优势越来越被凸显。
然而目前常规的BIM三维模型方法不能充分描述和使用该特征,尤其是不能实时将景观区域GIS信息与树木、花、草、石、湖、古迹、建筑物等模型进行实时匹配仿真分析,设计师难以根据需求实时调整设计方案。而且当场地较大、地形状况较复杂时,单凭人力难以统筹兼顾整体布局,易出现地形设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排水不通畅、土方填挖方量差距较大、设计造价提高以及工程效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园林景观的数字孪生设计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终端,建立不同景观类型的节点编码信息,采集阔叶林、林间小道、草坪,花圃,亭台、流水、池塘的长、宽、高、面积等数值属性,建立阔叶林、林间小道、草坪,花圃,亭台、流水、池塘的BIM模型,再将该BIM模型与无人机航测的规划区域地理信息通过建立拓扑关联,实现建立阔叶林、林间小道、草坪,花圃,亭台、流水、池塘的BIM模型与GIS信息的融合,将BIM模型与实际物理模型融合仿真,且在用户提出修改建议后,可以实时修订方案设计,实时仿真计算,获得模拟效果,大大提升了设计方案与真实建设效果的逼近程度,解决了传统二维或三维静态风景园林设计难以模拟真实建设效果等一些列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园林景观的数字孪生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通过无人机航测获得规划区域的地貌数据,并与GIS地理信息融合,获得规划区域的地形数据物理摸;
S200:根据规划区域的地形数据,获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建立各园林景观要素的BIM模型;
S300:建立景观区域空间属性DTLD模型,实现各园林景观要素的BIM 模型与对应规划区块的地形数据的融合仿真;
S400:通过交互设备实现对融合仿真设计方案的沉浸式体验,评价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不满足,则重复步骤二和三,反馈修改BIM 模型并重新进行融合仿真计算,更新,若满足要求,则获得最终设计方案。
进一步地,步骤S100包括:
S101:对规划区域进行勘察,根据勘察成果确定无人机航测的时刻,对无人机航线进行规划,并采集航空摄影数据,对采集的摄影数据进行检测及内业处理,得到规划区域的航测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14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