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中断交通明挖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6001.3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5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解振乙;刘仕茂;赵伟;周磊;王伟兴;余仁举;任文鹏;刘贤;张海禄;欧阳斌;杨通海;邓卫平;吴思承;石家宽;冉艳霞;吴仕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桥梁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4;E21D11/10;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李龙 |
地址: | 550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中 断交 通明 挖浅埋 隧道 既有 道路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中断交通明挖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临时桥台施工、贝雷梁架设、隧道上方土体开挖、隧道仰拱施工及填充、隧道上方土体回填及既有道路恢复、贝雷梁移拆及临时桥台修整。现场作业中采用不中断交通明挖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方法,使临时桥台支承贝雷梁形成简支梁桥稳定体系,将上方道路通行与下方隧道施工分隔,提高了既有道路和隧道的安全性,缩短了施工工期;采用明挖的材料回填边坡和贝雷梁可重复使用,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施工理念;隧道施工中只施作二次衬砌,节约了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中断交通明挖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施工安全性低,直接爆破掘进开挖极易引起上部既有道路路面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危及道路和行车安全,施工期间不可避免会影响既有道路通行,且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不良地质、人机料及现场管理因素的影响,无法保证按期完工,严重影响上方既有道路的正常通行,导致工程成本大且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中断交通明挖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方法,采用临时桥台支承贝雷梁形成简支梁桥稳定体系、将上方道路通行与下方隧道施工分隔施工,从而避免交通中断,提高了既有道路和隧道的安全性,缩短了施工工期,能节约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中断交通明挖浅埋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方法,利用临时桥台支承贝雷梁形成简支梁桥稳定体系,通过该体系代替既有道路与既有道路前后延伸段实现有效衔接,使道路顺畅通行,且将上方道路通行与下方隧道施工分隔,明挖浅埋段再施工隧道,以提高道路和隧道的安全性,缩短施工工期。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交替封闭半幅既有道路,另半幅既有道路正常通行,在封闭既有道路首尾处开挖基础,修建临时桥台,临时桥台共设两节台阶,两节台阶分别为贝雷梁支撑台和混凝土结构板支撑台;
2)若既有道路为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板支撑台底面与混凝土结构板底面齐平、混凝土结构板支撑台的垂直高度等于混凝土结构板的厚度;若既有道路为沥青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板支撑台底面与混凝土结构板底面齐平、混凝土结构板支撑台的垂直高度等于混凝土结构板的厚度加上沥青层厚度;
3)贝雷梁支撑台的高度与贝雷梁栈桥的高度相同,临时桥台的宽度不小于混凝土结构板宽度;
4)在临时桥台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在贝雷梁支撑台上架设贝雷梁栈桥,使贝雷梁栈桥与贝雷梁支撑台底面齐平,贝雷梁栈桥表面与既有道路有效衔接,满足正常通行要求;
5)在临时桥台施工和贝雷梁栈桥架设完成后,采用明挖法开挖混凝土结构板和边坡,开挖时分级、分层进行,一直开挖至隧道仰拱及填充最低标高位置,开挖的材料就近堆放以备回填使用;
6)混凝土结构板和边坡开挖完成后,不施作初期支护,利用二次衬砌台车施作隧道二衬;
7)隧道二衬施工完成后及时回填边坡,边坡回填时分层、分级进行,回填至混凝土结构板底面并重铺混凝土结构板路面结构层;
8)拆除贝雷梁栈桥,修整临时桥台,使重铺混凝土结构板与既有道路恢复原设计标高、顺畅衔接,最后恢复原始地貌。
回填边坡的回填材料选择性采用明挖后就近堆放的原材料,必要时进行边坡支护。
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吊移拆除贝雷梁并回收,将回收的贝雷梁重复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桥梁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桥梁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6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