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光效、低色漂移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01523.4 | 申请日: | 2022-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9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韵;曹威;聂胜;帅凌霄;项文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3/32 | 分类号: | H01L33/32;H01L33/06;H01L33/12;H01L33/0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光效 漂移 白光 发光二极管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光效、低色漂移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方法,包括:在衬底上采用MOCVD外延生长技术生长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沿着生长方向依次为本征GaN缓冲层、n型GaN层、有源区、p型GaN层。本发明通过外延生长半极性GaN基发光二极管,使发光波长稳定;二基色混合,改变可调控中间层的生长厚度、掺杂元素类型及掺杂浓度,进而调控发光光谱功率配比,达到白光发光,单芯片白光发光二极管能避免荧光粉带来的弊端,又可以实现高光效发光,具有优异的光视效能。不仅结构简单,且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照明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光效、低色漂移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Ⅲ族氮化物带隙变化范围为0.7eV-6.2eV,波长覆盖近红外到紫外宽广的光谱范围,因其可以实现发光二极管的多波长选择,所以成为白光发光优选材料。目前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方法有3种:第一种就是红绿蓝多芯片组合结构,控制电路相对复杂,成本高;第二种就是单芯片发光二极管加荧光粉实现白光发光,荧光粉会由于高温引起性能变化,导致发光二极管效率下降和光谱改变;第三种就是多基色量子阱结构堆垛起来形成单芯片白光发光,这种单芯片发光发光二极管能够解决上述缺点,但是也有如下缺陷:发光波长不稳定,光视效能较低,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光效、低色漂移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方法,发光光谱功率配比可调控,发光波长稳定,结构简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具有高光效、低色漂移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设计方法,包括:在衬底上采用MOCVD外延生长技术生长外延结构,所述外延结构沿着生长方向依次为本征GaN缓冲层、n型GaN层、有源区、p型GaN层。
进一步的,所述衬底的材料为(22-43)面蓝宝石。
进一步的,在衬底上生长半极性(20-21)面的本征GaN缓冲层。
进一步的,所述有源区按照生长顺序依次为黄光量子阱发光层、可调控中间层和蓝光量子阱发光层。
进一步的,所述黄光量子阱中的In组分为30%,发光波长为572nm。
进一步的,所述黄光量子阱的生长周期为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蓝光量子阱中的In组分为17%,发光波长为450nm。
进一步的,所述蓝光量子阱的生长周期为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控中间层,可以改变生长厚度、掺杂元素类型及掺杂浓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外延生长半极性GaN基发光二极管,使发光波长稳定;二基色混合,改变可调控中间层的生长厚度、掺杂元素类型及掺杂浓度,进而调控发光光谱功率配比,达到白光发光,单芯片白光发光二极管能避免荧光粉带来的弊端,又可以实现高光效发光,具有优异的光视效能。不仅结构简单,且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应用前景广阔。
2.本发明不需要复杂的外延结构,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插入层,仅通过可调控中间的参数改变,就能灵活调控发光光谱功率配比,拥有更高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高光效、低色漂移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白光发光二极管在电流密度20A/cm2下的SiLENSe模拟能带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白光发光二极管的SiLENSe模拟空穴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015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