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及其溶氧量调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97492.X | 申请日: | 2022-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6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 发明(设计)人: | 朱超云;宋伟;顾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何美琴 |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水 离心 式曝气机 及其 溶氧量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及溶氧量调整方法,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包括离心曝气机本体和溶氧量调节件,溶氧量调节件设置在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流道出口外侧;溶氧量调节件包括导流体,导流体由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包络而成,第一工作面位于第二工作面的上方,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均为向下凸的弧面。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及溶氧量调整方法,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并对不同深度的溶氧量进行调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及溶氧量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离心式曝气机广泛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及水塘增氧,主要由潜水电泵、进气室、混合室和进气管等组成。离心式曝气机的叶轮高速旋转,高速水流在混合室中形成负压,空气依次通过进气管、进气室被吸入到混合室中与水体混合,汽水混合液从混合室周边流道高速流出进入水体,完成对水体的充氧。但以下情况会制约曝气机的应用:
1.由于曝气机安装在池(水塘)底部,往往底部的充氧效果比较好,而靠近液面充氧效果比较差。因此,在不同的深度溶氧量严重不均衡,达不到预期的溶氧分布,传统的离心式曝气机无法调整各位置深度的溶氧量。
2.不同的工况往往会影响水体的溶氧量的均衡,不同深度位置的溶氧量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溶氧效果。
3.污水处理中的好氧池和水塘面积都比较大,通常使用多台曝气机进行增氧,由于边界效应或交叉影响,在池中不同深度的氧含量往往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工艺和溶氧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及溶氧量调整方法,提高水体的溶氧量,并对不同方向和不同深度的溶氧量进行调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潜水离心式曝气机,包括离心曝气机本体和溶氧量调节件,所述溶氧量调节件设置在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流道出口外侧;所述溶氧量调节件包括导流体,所述导流体由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包络而成,第一工作面位于第二工作面的上方,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均为向下凸的弧面。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体的个数与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流道个数一致,且导流体与流道一一对应布设。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溶氧量调节件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导流体与固定环连接。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体上设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轴孔,固定环上设有与轴孔适配的芯轴,轴孔穿设在芯轴上。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体的左端或右端端部设有多个调节孔,多个调节孔沿从导流体顶端到底端的侧面弧形方向间隔分布;芯轴上设有调节体,调节体上设有定位孔;使用时,导流体的其中一个调节孔与调节体的定位孔对准,定位销穿设在调节孔和定位孔中。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体与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流道出口之间的距离为100mm~500m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导流体底端的高度高于离心曝气机本体流道出口底端的高度,且低于离心曝气机本体流道出口顶端的高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溶氧量调整方法,采用上述潜水离心式曝气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潜水离心式曝气机运行稳定后,实时测量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流道轴线高度上的溶氧量及液面下方的溶氧量;
步骤20)如果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所有流道轴线高度上的溶氧量大于第一预设范围,且液面下方的溶氧量大于第二预设范围,或者离心曝气机本体的所有流道轴线高度上的溶氧量小于第一预设范围,且液面下方的溶氧量小于第二预设范围,则降低或提升离心曝气机本体的电机运行频率,以降低或提高曝气机的充氧量,使水体溶氧量减小或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南京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74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