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及排气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93499.4 | 申请日: | 2022-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0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陈文超;李健楠;韩振中;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7/06 | 分类号: | B22C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田昱川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缸盖 气道芯随型抽芯棒 排气 工艺 | ||
1.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以及随型结构的抽芯棒;其中,
所述抽芯棒的内部开设有排气腔,所述排气腔贯穿所述固定部与外界连通;
所述抽芯棒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宽度渐窄;
所述抽芯棒具有连接所述固定部的第一部以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第二部;
所述第一部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组第一排气装置,且每组第一排气装置上均包括有多个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一部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塞;
所述第二部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多组第二排气装置,且每组第二排气装置上均包括有多个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二部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的第一排气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腔沿所述抽芯棒的长度方向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部以及所述第二部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抽芯棒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扩张腔,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扩张腔与外界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部到所述第二部的方向,所述多组第一排气装置上的第一排气塞连接所述排气腔的直线距离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部到所述第一部的方向,所述多组第二排气装置上的第二排气塞连接所述排气腔的直线距离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排气装置上的第一排气塞的个数大于每组所述第二排气装置上的第二排气塞的个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第一排气装置沿所述第一部的周向等距间隔装配至少四个所述第一排气塞。
9.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的排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
随型的抽芯棒内部设有的排气腔通过固定部的扩张腔与外界大气连通;
所述抽芯棒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多个第一排气塞和第二排气塞;
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塞和第二排气塞均周向分布与所述排气腔连通;
在制芯的过程中,气体受到挤压由所述多个第一排气塞和第二排气塞进入所述抽芯棒内部的所述排气腔;
内部所述排气腔通过所述扩张腔将气体逸散到模具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发动机缸盖气道芯随型抽芯棒的排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芯棒沿远离所述固定部的方向宽度渐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934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视频表征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阶微积分融合的地震数据提频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