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高压电器的除湿方法和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58128.2 | 申请日: | 2022-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4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林;沈剑;程尧;任颖睦;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22 | 分类号: | B60H1/22;B60H1/00;B60L3/00;B60L58/12;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维诗律师事务所 1139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212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高压电器 除湿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车辆高压电器的除湿方法和车辆,高压电器设置有透气阀和换热腔,所述除湿方法包括:S1.监测车辆的多个除湿使能参数;S2.当至少一个所述除湿使能参数满足对应的判断条件时,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以进行除湿。通过监测多个除湿使能参数,当至少一个除湿使能参数满足对应的判断条件,即可及时对高压电器进行加热,使高压电器内部的换热腔中的空气充分流动,继而通过透气阀排到外部,如此循环多次即可降低高压电器内部湿度,恢复车辆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高压电器的除湿方法和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中的高压电器(电池包、电机、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逆变器、减速或变速机构等)一般都会配置透气阀(或呼吸阀),以平衡内外压力降低机壳密封条或密封胶的应力,从而在寿命期内保持设备出厂防护等级。但由于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原因,早晚温差大、湿度高,很容易在高压电器内部形成冷凝水(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透气阀不能阻挡水蒸气),从而导致车辆判定为绝缘下降、切断高压。
因此,如何有效防止车辆绝缘下降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高压电器的除湿方法,以防止车辆绝缘下降。
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高压电器的除湿方法,其中,高压电器设置有透气阀和换热腔,所述除湿方法包括:S1.监测车辆的多个除湿使能参数;S2.当至少一个所述除湿使能参数满足对应的判断条件时,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以进行除湿。
可选地,多个所述除湿使能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两者:车辆绝缘电阻,当所述车辆绝缘电阻达到第一预定值或者当所述车辆绝缘电阻的绝缘下降速率达到第二预定值时,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以进行除湿;车辆环境状态,当所述车辆在所述车辆环境状态下无法自动平衡所述高压电器内外湿度时,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以进行除湿;触发按钮的状态,当所述触发按钮被触发时,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以进行除湿。
可选地,根据所述高压电器在环境中的暴露时间、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确定所述车辆在所述车辆环境状态下是否能够自动平衡所述高压电器内外湿度。
可选地,在步骤S2中,当至少一个所述除湿使能参数满足对应的判断条件时,首先检测车辆的电池电量,其中:当所述电池电量低于第三预设值且电池未处于充电状态时,不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当所述电池电量不低于第三预设值或者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
可选地,所述换热腔串接在车辆的电加热器的加热路径中,所述除湿方法通过所述电加热器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
可选地,所述除湿方法包括对除湿温度和除湿时间进行标定,在步骤S2中,在所述除湿温度和除湿时间均达到标定值时停止通过所述换热腔对所述高压电器内的空气加热。
可选地,所述除湿方法包括:在同一驾驶周期内,仅对所述高压电器进行一次除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空调系统和高压电器,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电加热器,所述高压电器设置有透气阀和换热腔,所述换热腔串接在所述电加热器的加热路径中,所述车辆包括用于检测多个除湿使能参数的监测单元和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器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为当所述监测单元监测到至少一个所述除湿使能参数满足对应的判断条件时控制所述电加热器对所述换热腔加热。
可选地,所述车辆包括触发按钮,所述监测单元设置为监测车辆绝缘电阻、环境状态、触发按钮的状态中的至少两者。
可选地,所述车辆为电动车辆,所述监测单元设置为监测所述车辆的电池电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海姆霍兹传热传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581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