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废旧三元锂电池中分离回收镍钴锰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5886.0 | 申请日: | 202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段晨龙;李春艳;戴国夫;赵跃民;邓辉;江海深;刘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47/00;C22B26/12;C22B3/38;C22B23/00;C07C249/12;C07C251/70;C07C51/41;C07C55/07;C01G45/02;C01D15/08;H01M10/54 |
代理公司: | 河北冀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51 | 代理人: | 王占华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三元 锂电池 分离 回收 镍钴锰锂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废旧三元锂电池镍钴锰锂分离回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废旧的三元锂电池正极粉末中加入硫酸和还原剂浸出;对浸出液中的杂质金属离子进行去除得到除杂后液;用丁二酮肟络合沉淀除杂后液中的镍,分离得到除镍后液;用P204萃取除镍后液中的锰,得到负载有机相1和萃余液1,负载有机相1用稀硫酸进行洗涤反萃得到硫酸锰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沉淀生成二氧化锰;萃余液1用C272进行萃取,得到负载有机相2和萃余液2,稀硫酸对负载有机相2进行洗涤反萃得到硫酸钴溶液,加入草酸,沉淀生成草酸钴,萃余液2加入碳酸钠,沉淀生成碳酸锂。所述方法不仅分离效率高,最终产品的纯度高,且没有污染性物质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旧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废旧三元锂电池中分离回收镍钴锰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三元锂电池凭借着寿命长,自放电低和高比容量,如今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有吸引力的正极材料,2018年,79.22%的乘用车是搭载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占据了乘用车电池原料的绝大部分。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相关政策的颁布,在未来这个数据还将保持快速增长,并随着第一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淘汰以及新旧电池的更换,未来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在市场上的比例会逐年提高。因此,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显得尤为重要。
锂电池的回收一般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锂离子电池的预处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与集流体的分离;正极活性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
主要采用的方法为火法和湿法,火法需要大量的能量,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湿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和回收效率高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湿法回收一般是将废旧锂电池电极材料中的金属浸出到溶液中,然后采用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沉积法、溶剂萃取法等方法进行分离回收。
沉淀法分离多种金属,流程比较复杂,且每一步沉淀对于杂质的控制要求也相对较高;离子交换法是一种新兴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对于金属离子有极好的选择性,但是只能适用于少量金属离子的分离提纯,并且成本较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投入;电化学沉积法得到的产物纯度较高,没有什么杂质,但是相应的能耗也较高;与其他三种方法相比,溶剂萃取法具有操作方便、能耗低、分离效果好的优点,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萃取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分离效率好,回收得到的产品纯度高,同时萃取剂可以循环使用,对环境十分友好的从废旧三元锂电池中分离回收镍钴锰锂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从废旧三元锂电池中分离回收镍钴锰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粉末中加入硫酸和还原剂,进行正极粉末中有价金属的浸出,过滤得到浸出液;
(2)向(1)浸出液中加入碱,调整溶液的pH,进行第一次沉淀分离,得到沉淀物质1和滤液1,然后往滤液1中加入硫化盐,进行二次沉淀分离,得到沉淀物质2和滤液2;
(3)对(2)中滤液2采用丁二酮肟进行络合沉淀镍,通过调节(2)中滤液2的pH、丁二酮肟和镍的的摩尔比实现最佳除杂效率,过滤得到除镍后液;
(4)用P204萃取(3)除镍后液中的锰,分离锰、钴锂,得到负载锰的有机相1和萃余液1,采用稀硫酸对负载有机相1进行洗涤反萃得到硫酸锰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沉淀生成二氧化锰;萃余液1用C272萃取钴,分离钴锂,得到负载有机相2和萃余液2,稀硫酸对负载有机相2进行洗涤反萃得到硫酸钴溶液,向其中加入草酸,沉淀生成草酸钴,萃余液2加入碳酸钠,沉淀生成碳酸锂。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浸出温度为50℃-80℃,浸出时间为60-100min。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硫酸浓度为1mol/L-3mol/L,硫酸与固体粉末比例为10ml/g-25ml/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5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