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PS诱导的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模型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40900.8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14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崔霞;郭简宁;白雪;张宏贤;王瀚东;梁俊铭;郭子宜;张宁;陈倩;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61K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ps 诱导 慢性 损伤 瘀热内结证 小鼠 模型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LPS诱导的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模型的应用,通过该方法可以成功构建慢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该动物模型造模无需传染性病毒、支原体等物质,不受实验条件限制,操作简便可行,为后期关于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的药物筛选打下坚实基础。在LPS的作用下,小鼠模型除存在慢性肺损伤病理表现外,其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与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提示,小鼠模型的“热”、“瘀”与中医瘀热内结证有一定相似性,初步表明LPS诱导的慢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存在瘀热特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PS诱导的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模型的应用。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持续暴露在各种刺激物中,比如碳颗粒、有毒气体、病原体及其产物,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肺部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持续上升是全球性的公共问题之一。由于儿童呼吸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呼吸系统疾病是困扰其健康生长发育的主要问题之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和肺炎造成的急慢性肺损伤,导致哮喘、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风险增加,引起持续的间质性肺损伤,阻碍肺泡的扩张与生长,影响肺功能,逐渐形成慢性肺损伤,患儿出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频繁住院,运动耐力降低,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儿童时期的生命健康是生命全周期健康保障的基石与起点。目前,儿童慢性肺损伤相关研究较少,其作用机制复杂且尚不明确,并且当前对于儿童慢性肺损伤的治疗,特效药物较少,大多数选择抗生素和激素等对症治疗,但是治疗作用有限,并且存在耐药率逐年增高的趋势,疾病的防治存在诸多问题。
中医药对慢性肺损伤等难治性肺系疾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认为“瘀热”是肺炎等感染性肺系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提出从瘀热论治肺系疾病,确立凉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仝小林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冠肺炎“瘀热入营”的病机新论,在临床防治中取得良好效果。戴林峰等人从瘀热论治重症肺炎,收效甚可。崔霞教授团队也从瘀热论治小儿肺炎恢复期慢性肺损伤、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肺系疾病,并开展诸多研究。
但是当前缺少能够有效的在体外或体内模拟儿童慢性肺损伤的病理过程的模型,研究儿童慢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与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因此,构建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小鼠模型有一定必要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PS诱导的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模型的应用,通过该方法可以成功构建慢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该动物模型造模无需传染性病毒、支原体等物质,不受实验条件限制,操作简便可行,为后期关于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的药物筛选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LPS诱导的慢性肺损伤瘀热内结证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成浓度为0.1mg/mL的LPS溶液,备用;
2)麻醉小鼠,通过小鼠口咽部气管插管,滴注步骤1)制得的LPS溶液,随后注入空气,然后将小鼠保持直立姿势;
3)间隔一天重复步骤2)操作,每周处理3次,持续处理6周;
4)在最后一次处理24h后,采集样本,制备抗凝全血及血清;
5)对抗凝全血进行血液流变学分析,对血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判断模型是否构建成功:
当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增高,即表明其血液粘滞性增高,符合中医证候“瘀”的特质表现;
当血清中NO、MDA及IL-6的含量均上升,SOD含量下降,表明小鼠模型出现过氧化状态,其血清中IL-6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为中医证候“热”的特质表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409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