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减少发动机排气排放的方法和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238669.9 | 申请日: | 2022-03-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1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艾德·杜道尔;基思·韦斯顿;J·史蒂文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22 | 分类号: | F01N3/22;F01N3/32;F02M25/08;F02D41/00;F02D41/22;F02D4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董巍 |
| 地址: | 美国密歇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减少 发动机 排气 排放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用于车辆中的发动机的方法,其包括:
当蒸发泄漏检查模块(ELCM)的泵以压力模式操作时,打开容纳在第一空气导管中的第一阀以使加压空气从所述泵流到排气催化器上游的排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冷起动状况期间执行所述加压空气到所述排气通道的流动,所述冷起动状况包括排气温度低于阈值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第一端在燃料蒸气滤罐与所述泵之间联接到蒸发排放控制(EVAP)系统的通风管线,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第二端在所述排气催化器上游联接到所述排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以所述压力模式激活所述泵之前,关闭在所述滤罐与所述第一空气导管的所述第一端之间联接到所述通风管线的滤罐通风阀(CVV)。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加压空气流动包括在所述泵的操作期间使环境空气流到所述通风管线中、在所述泵中对所述环境空气进行加压以及使所述加压空气经由所述第一空气导管流到所述排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排气温度升高到所述阈值温度,停用所述泵,关闭所述第一阀并打开所述CVV。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发动机停机之后并在发动机关闭状况期间,在满足用于EVAP系统诊断的条件时,以真空模式操作所述泵以在所述EVAP系统中建立较低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所述冷起动状况期间,操作联接到第一电动增压器导管的电动增压器,关闭容纳在第二电动增压器导管中的第一旁通阀,并且打开容纳在第三电动增压器导管中的第二旁通阀以使所述加压空气从所述电动增压器流到所述排气催化器上游的所述排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电动增压器导管经由所述第一旁通阀将所述电动增压器联接到进气通道,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电动增压器导管经由所述第二旁通阀将所述电动增压器联接到所述排气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使所述加压空气从所述电动增压器流到所述排气通道包括使环境空气经由所述第一电动增压器导管从所述进气通道流到所述电动增压器、在所述电动增压器处对所述环境空气进行加压,然后使所述加压空气经由所述第三电动增压器导管从所述电动增压器流到所述排气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响应于所述排气温度升高到所述阈值温度,停用所述电动增压器,打开所述第一旁通阀并关闭所述第二旁通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在高于阈值发动机负荷期间,激活所述电动增压器以经由所述第二电动增压器导管增加到达发动机气缸的增压气流。
13.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系统,其包括:
蒸发泄漏检查模块(ELCM),所述ELCM包括泵,所述泵联接到蒸发排放控制(EVAP)系统的通风管线;
空气导管,所述空气导管在一端处在所述泵与所述EVAP系统的燃料蒸气滤罐之间联接到所述通风管线并且在另一端处在排气催化器上游联接到排气通道;
第一阀,所述第一阀容纳在所述空气导管中;以及
滤罐通风阀(CVV),所述CVV在所述泵与所述燃料蒸气滤罐之间联接到所述通风管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控制器将指令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器中,所述指令在被执行时使所述控制器:
在冷起动状况期间,经由H桥将所述泵作为正压泵操作,打开所述第一阀,关闭所述CVV,将加压空气从所述泵引导到所述排气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进行以下项的另外指令:
响应所述排气催化器的温度升高到高于所述排气催化器的起燃温度,禁用所述泵,关闭所述第一阀并打开所述CV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全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全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866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