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用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7323.7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1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戴建清;曾志恒;蔡志欣;陈美元;曾辉;廖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张晓冬 |
地址: | 35001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原种 制备 隐性 污染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用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菌种培养器(1)和顶盖(2),所述菌种培养器(1)顶部开设有开口一,所述顶盖(2)与所述开口一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盖(3),所述菌种培养器(1)底部开设有开口二,且所述底盖(3)与所述开口二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用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二为缩颈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用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颈开口的外壁设有与所述底盖(3)连接的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用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3)内侧套设有密封圈(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用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培养器(1)由透明材料制备而成。
6.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时防隐性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防隐性污染的装置制备食用菌原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时防隐性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包括:在无菌的条件下,从所述开口一处植入食用菌母种,并盖上所述顶盖(2),留有呼吸缝隙,置于培养室中培养食用菌原种;待食用菌原种长满所述菌种培养器(1)后,打开所述底盖(3)取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时防隐性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种为从所述开口二底端开始采取食用菌原种,弃除离所述顶盖(2)0-5cm的原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时防隐性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为:将接种后的原种置于20-25℃的培养室中,使其萌发走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食用菌原种制备时防隐性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留有呼吸缝隙为:缝隙大小200-300μm,中间放置孔径1-10μm的微孔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732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