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硬质合金棒材内孔尺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4947.3 | 申请日: | 2022-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6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孟小卫;吴仲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2 | 分类号: | G01B1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林毓俊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硬质合金 棒材内孔 尺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硬质合金棒材内孔尺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测的硬质合金棒材水平放置在检测台,棒材的端面正对直角棱镜,直角棱镜的正上方设置有物镜,物镜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进行连接;测试时,棒材的端面通过直角棱镜等比例的投射到物镜上,物镜通过数据传输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首先根据电脑屏幕上的棒材的端面,沿着内孔的边缘均匀的选取5个点,根据5点画圆的方法,得出内孔的图形,直接读出内孔的直径。本方法操作简单、快捷,适用于大批产品的生产检测,其测量方法新颖独特,指导生产内冷螺旋孔棒产品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切削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硬质合金棒材内孔尺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带内冷却孔硬质合金棒材是超细硬质合金高新技术的代表性产品,孔径0.4~3.0mm的硬质合金棒材产品在国外二十年前已经有了。随着带内冷却孔硬质合金棒材(如内冷螺旋孔棒、直孔棒和枪钻)在市场上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且切削加工对产品尺寸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精准的测试带内冷却孔硬质合金棒材的内孔参数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公开号为CN108613613A中,公开了一种工件内孔检测装置和检测流水线以及其使用方法,工件内孔检测装置包括分选机构、检测机构、判断机构,判断所述测量段是否插入所述内孔。该专利为粗略的定性检测装置,无法定量检测内孔尺寸。
在专利公开号为CN208125009U中,公开了一种工件内孔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正对于所述定位销套且与工件内孔直径大小相等的检测销,该专利是定性检测装置,无法定量检测。
在专利公开号为CN208187353U中,公开一种内孔成像测量仪,藉由该内孔成像测量仪不仅实现了对内孔的尺寸进行测量,同时还可对内孔壁先进行多段式地图像采集,最后通过图像处理装置将采集到的多段图像依次进行拼接后得到内孔壁的一个完整图像,但该专利只能检测直径较大的孔,无法检测孔径0.4~3.0mm的内孔。
在专利公开号为CN108507444A中,公开了一种工件特殊位置内孔直径的检测装置及方法,本装置的四根测量接触杆、四根接长杆以及十字测量杆的四端依次通过螺纹连接,测量接触杆一端为球形端面,手柄垂直设于十字测量杆中心。通过手柄将测量接触杆伸入内孔测量X及Y方向的直径,然后依次旋转一定的角度测量并得到各角度下的测量值,取平均值得到工件内孔X及Y方向的实际直径,X与Y方向的实际直径之差为工件内孔的圆度。该专利是接触杆式测量内孔直径,只能检测直径较大的孔,无法检测孔径0.4-3.0mm的内孔。
在专利公开号CN101701805A中,公开了一种测量准确度高的内孔检测方法及专用检测装置。该方法的特点是沿孔道选择两个孔截面,以所述两个孔截面的中心点确立一条基准轴线,观测该孔道的其它孔截面的中心点与该基准轴线的偏差,最后得到该内孔的检测数据。该专利只能检测直径较大的孔,无法检测孔径0.4~3.0mm的内孔。
综上所述,现有检测工件内孔尺寸的专利,或是一种粗略的定性检测装置,或是只能定量检测直径较大的内孔,无法检测孔径0.4~3.0mm的内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精准测量测量硬质合金棒材内孔尺寸的方法;该方法中运用棱镜光折射,将“卧式”硬质合金孔棒产品的端面投入坐标仪“立式”物镜,并按照1:1尺寸比率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最后通过“五点画圆法”拟绘出孔形图,并通过一系列圆心连线和中心连线以及夹角绘图,可精准测量孔棒内孔尺寸。
本发明这种测量硬质合金棒材内孔尺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的硬质合金棒材水平放置在检测台,棒材的端面正对直角棱镜,直角棱镜的正上方设置有物镜,物镜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进行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4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