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交叉口人行道用的自动升降的安全隔离墩的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34334.X | 申请日: | 2022-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7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米雪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1/00 | 分类号: | E01F1/00;E01F9/608;E01F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哌智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梁爱荣 |
地址: | 063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交叉口 人行道 自动 升降 安全 隔离墩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叉口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城市交叉口人行道用的自动升降的安全隔离墩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有安全岛,所述安全岛的下方设置有两个预埋箱体,所述安全岛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自适应扩张组件,每个所述预埋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一组自动升降组件,所述安全岛的旁侧设置有一组安全通过组件,安全岛上方靠近自适应扩张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自动检测组,本发明在安全通过组件的作用下,能够为转弯的车辆提供示警,避免由于夜晚视线较差以及大型货车的视野盲区大等因素,造成交通意外的发生,在安全通过组件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防止隔离墩在升降时对行人造成误伤,还能够在发生大暴雨或者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为行人提供有效的保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叉口安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城市交叉口人行道用的自动升降的安全隔离墩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人口大国和交通大国的中国,万车交通事故率及交通事故死亡率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也有悖平安交通的建设目标,作为城市交通重要控制点的红绿灯交叉口,则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带,其一,部分行人无视交通信号灯,有闯红灯的行为,车辆由于来不及刹车而与行人碰撞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二,大型货车在右转时存在极大的视野盲区,以及内轮差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视野较差的夜间,很难发现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辆,大型车辆右转造成的交通事故在所有交通事故中也占据着较大的比重,为了降低红绿灯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率,现有的技术通常会在红绿灯交叉处设置隔离墩。
然而现有的隔离墩仍具有以下问题:
(1)现有的隔离墩在升降时存在误伤行人以及非机动车辆的现象,对人们的安全仍具有隐患;
(2)现有的隔离墩升降的速度较慢,而交叉口可供行人通行的时间十分有限,尤其是在交通高峰期,极大得降低了通行效率;
(3)现有的隔离墩无法在发生大暴雨或者洪水等自然灾害时,为行人提供有效的保护,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交叉口人行道用的自动升降的安全隔离墩的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交叉口人行道用的自动升降的安全隔离墩,包括有安全岛,所述安全岛的下方设置有两个预埋箱体,所述安全岛的上方设置有一组自适应扩张组件,每个所述预埋箱体的内部均设置有一组自动升降组件,所述安全岛的旁侧设置有一组安全通过组件,安全岛上方靠近自适应扩张组件的一侧设置有自动检测组件;
其中,每组自动升降组件均包括有刹车电机、固定座、转轴、升降板、两根转动杆以及多根滑动柱,多根滑动柱呈矩阵式分布在所述预埋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升降板设置在多根滑动柱上,且升降板与多根滑动柱均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座设置在预埋箱体的底部内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刹车电机设置在固定座的旁侧,刹车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同轴连接,两根转动杆间隔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每组转动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均铰接有一根推动杆,每根推动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升降板的底部铰接。
进一步的,每组自动升降组件均还包括有升降盖板、支撑部件以及多根隔离墩,多根所述隔离墩间隔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顶部,所述升降盖板设置在多根隔离墩的顶部,每组所述升降盖板的顶部均设置有多个警示灯,每根所述隔离墩均与所述安全岛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安全岛的顶部开设有供升降盖板容纳的矩形槽。
进一步的,每组所述支撑部件均包括有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接齿轮、支撑座、转动轴以及两根支撑杆,所述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转轴远离刹车电机的一端,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旁侧,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两根支撑杆间隔套设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轴靠近主动齿轮的一端,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齿轮传动连接,每根支撑杆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均设置有一个凹形支撑块,每个凹形支撑块均与一根转动杆结构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4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