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232266.3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7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永;王作民;吴锁平;贾振宏;赵新宇;尹恒;姚成;仪涛;吴述关;马军;赵纪倩;袁飞;奚海波;郑擎天;严文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6;G01R19/25;G06F113/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史俊军 |
地址: | 21003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联接 方式 并联 电缆 电流 分布 计算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考虑并联电缆相互间横向电磁耦合和交叉互联内三段电缆纵向电压叠加的影响,根据交叉互联单元内电缆数量、电缆截面、电缆排布方式和电缆段长,构建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的阻抗矩阵,基于阻抗矩阵获取电流分布计算模型,计算出电缆芯线电流和护套环流,并基于预设的要求对计算出的电流进行校验,有效评估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并且可进一步优化电缆段长和电缆排布方式,保证电缆的长期稳定运行,实现电能的可靠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缆输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相关机构针对同相多根电缆并联运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其准确性已在工程实例中得到验证,但对高压长距离电缆最普遍采用的交叉互联接地方式,缺乏相关研究和运行经验。
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简称“交叉互联并联电缆”),受多根电缆芯线电流和金属护套环流耦合的影响,多回高压电缆同相多根并联存在复杂的横向电磁和纵向叠加双重耦合关系,现有多根并联电缆的等效计算模型无法有效评估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披露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交叉互联单元内电缆数量、电缆截面、电缆排布方式和电缆段长,构建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的阻抗矩阵;
根据阻抗矩阵,获取电流分布计算模型;
根据电流分布计算模型,计算电缆芯线电流和护套环流;
响应于电缆芯线电流满足预设的电流要求、且根据护套环流获得的护套感应电压满足预设的电压要求,则当前电缆芯线电流和护套环流为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电流分布计算结果。
交叉互联单元有三个,交叉互联接地方式下的并联电缆的阻抗矩阵为:
Y6n×6n=A·(l1·Z6n×6n+l2·P·Z′6n×6n·Q+l3·P2·Z″6n×6n·Q2)-(R1+Re+R2)·B
其中,Y6n×6n为阻抗矩阵,n为交叉互联单元内并联电缆的数量,l1、l2、l3分别为三个交叉互联单元内电缆段长,Z6n×6n、Z′6n×6n、Z″6n×6n分别为交叉互联单元内三段电缆的阻抗矩阵,R1、R2分别为电缆两端的接地电阻,Re为大地漏电阻;
分别为交叉互联电缆的电压、电流变换矩阵,其中
为单位矩阵,为零矩阵,为全幺模矩阵,为同名相电压消去矩阵,为护套感应电压消去矩阵。
电流分布计算模型为:
其中,C3×3、D3×(6n-3)、G(6n-3)×3和H(6n-3)×(6n-3)为Y6n×6n的子矩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2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机叶片除冰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源灌溉信息融合决策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