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解冷却双釜循环式塑铝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232066.8 | 申请日: | 2022-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3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汪群慧;赵洪君;吴宏玉;郭延;付天扬;张明宝;王万清;徐水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B17/02 | 分类号: | B29B17/02;B09B3/38;B09B3/40;B09B3/70;B09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于春晓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溶解 冷却 循环 式塑铝 分离 回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溶解冷却双釜循环式塑铝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属于废物资源化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溶解过滤及微热分层单元、冷却分相单元、工质压缩循环单元和油水回收单元;铝塑包装物初步粉碎后与N,N‑二甲基环己胺试剂一同加入溶解过滤及微热分层单元的溶解釜中微热溶解;打开底部阀门,塑料和金属铝通过滤网截留回收;溶液流至冷却分相的冷却釜,与二氧化碳及水混合,经低温冷却后有机相与水相分相,溶液经阀门流回溶解釜;经微热处理,二甲基环己胺碳酸盐分解二氧化碳逸散,实现水与DMCHA分相及回收。本装置可实现低温高效回收铝塑包装多种组分,设计工质压缩循环实现冷热端双向利用,能耗低,同时二氧化碳、DMCHA和水均可循环使用,无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溶解冷却双釜循环式塑铝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多层铝塑复合包装材料以其阻光、安全卫生、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特点,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学品及日用品包装领域,且每年使用量都在大幅度递增。然而,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数量庞大的不可降解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成分与原料相同,生产该包装材料的原料分别为:工业纯铝、优质塑料等,它们都是具有较高回收价值的材料。目前这些废旧包装大多数是在垃圾填埋场或是垃圾焚烧厂处理,浪费了可贵的资源。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此类废弃的铝塑复合包装物每年高达三百万吨。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做到100%回收再利用。以目前国内的再生利用水平,保守估算,每吨废旧复合软包装的再生利用价值可达250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高达75亿元人民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市场开发潜力很大。所以,废弃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的回收既能解决铝塑复合包装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废为宝,又符合节能经济及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的要求。
目前,针对废旧多层铝塑包装我国已经有一些机械或热化学处理技术,但其回收率低、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塑料本征性质改变等诸多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故缺少一种低耗能、高产率且不改变回收物性质的方法。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溶解分层和压缩循环双向利用的废旧多层铝塑包装回收装置,并提供了应用该装置的多层铝塑包装回收的方法,为食品包装、医疗废物等回收处理提供一条具有经济价值及使用价值的绿色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解冷却双釜循环式塑铝分离回收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单元废旧铝塑包装处理装置回收率低、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塑料本征性质改变等诸多问题。
该装置包括溶解过滤及微热分层单元、冷却分相单元、工质压缩循环单元和油水回收单元;
溶解过滤及微热分层部分包括溶解釜、进液口I、出气口、旋转滤网、抽式滤网、回收铝出口I、上盖、回收塑料出口Ⅱ和出液口I,
冷却分相部分包括上CO2气泵、CO2储罐、进气口、冷却釜、出液口Ⅱ和进液口Ⅱ,
工质压缩循环单元包括冷凝器、节流阀、压缩机和蒸发器,
油水回收单元包括水箱、水泵和油墨回收箱;
溶解釜内部设置冷凝器,溶解釜底部出液口I通过管道和三通阀I连接水箱和冷却釜的进液口II,冷却釜内设置蒸发器,溶解釜顶部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却釜顶部进气口,冷却釜下部的出液口II通过管道和三通阀II连接油墨回收箱和溶解釜的进液口I;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形成循环。
其中,溶解釜顶部设有上盖,上盖和釜体之间通过垫圈密封;上盖上设置进液口I和出气口,溶解釜中部设置旋转滤网,下部设置抽式滤网,冷凝器位于旋转滤网和抽式滤网之间,溶解釜旋转滤网处侧面设置回收塑料出口II,溶解釜抽式滤网安装处设置回收铝出口I,冷凝器对溶解釜进行加热,溶解釜底部设置出液口。
旋转滤网能够在竖直方向旋转,抽式滤网能够在水平方向推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32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