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延时充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221060.0 | 申请日: | 202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0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波;夏雷;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B60L58/13;B60L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延时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延时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在延时充电模式中,当动力电池SOC小于SOC第一阈值、或动力电池SOC大于SOC第一阈值且小于SOC第三阈值且整车热管理系统请求功率大于0时,暂停延时充电模式,充电桩给动力电池和/或热管理系统供电;当动力电池SOC大于SOC第三阈值且整车热管理系统请求功率大于0时,维持延时充电模式,充电桩不给动力电池和热管理系统供电,动力电池给热管理系统供电。本发明优先确保动力电池SOC和电池热管理请求功率,使动力电池的电量和温度均位于安全健康状态,然后再满足乘员舱空调请求功率,最后在均无请求功率时进行延时充电,满足驾驶员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电动汽车延时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10920464B公开了一种可以协调延时充电、即时充电和空调控制的协调方法。相比于一般的充电控制方案,该方案考虑了延时充电等待中空调需求问题:如果驾乘员开启空调会逐步消耗车载电池包电能,当车载电池包电源电量过低时,系统为了保护电池和满足空调舒适需求会请求提前进入充电,此时空调悬停,车载充电系统与充电桩进行交互应答,应答结束后即可进入充电状态,等待充电功率到达一定阈值后,再恢复空调,通过外部充电设施向车辆充电提供空调所需电能及补充车载电池包电量。如果关闭空调,车辆可以自动退回至延时充电等待中。
根据该发明专利所提及技术,在车辆设备用电需求和充电需求的协调控制中,会存在有延时充电计时的充电状态和无延时计时的充电状态。在不同的充电状态中,其充电请求功率控制应当配合系统工作状态切换,并体现驾乘人员意图。具体说就是,配合空调开、关切换,空调功率需求,电池系统请求充电功率合理控制系统请求充电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延时充电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充电请求功率的大小将充电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兼顾延时充电、充电请求功率和空调需求的不同优先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延时充电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车辆与充电桩连接时进入充电状态。
采集延时充电指令、动力电池SOC、整车热管理系统请求功率和动力电池请求充电功率。
当不存在延时充电指令时,进入正常充电模式,当存在延时充电指令时,进入延时充电模式,对延时充电时长开始计时。
在延时充电模式中,当动力电池SOC小于SOC第一阈值、或动力电池SOC大于SOC第一阈值且小于SOC第二阈值且整车热管理系统请求功率大于0时,进入暂停延时充电模式,充电桩给动力电池和/或热管理系统供电;当动力电池SOC大于SOC第二阈值且整车热管理系统请求功率大于0时,维持延时充电模式,充电桩不给动力电池和热管理系统供电,动力电池给热管理系统供电。
进一步地,整车热管理系统包括乘员舱空调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乘员舱空调系统包括乘员舱空调制冷系统和乘员舱电加热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空调制冷系统和电池电加热系统,乘员舱空调制冷系统和电池空调制冷系统均位于整车空调制冷系统中,其中膨胀阀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并联的乘员舱制冷支路和电池制冷支路,乘员舱制冷支路在暖风芯体中与乘员舱空气换热,电池制冷支路与电池冷却水回路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整车热管理系统请求功率包括电池热管理请求功率和乘员舱空调请求功率,电池热管理请求功率大于0的条件包括:动力电池温度不在动力电池最佳温度区间;乘员舱空调请求功率大于0的条件包括:AC开关为开启状态。
进一步地,乘员舱空调请求功率包括乘员舱制冷请求功率和乘员舱加热请求功率,电池热管理请求功率包括电池制冷请求功率和电池加热请求功率,其中乘员舱制冷请求功率和电池制冷请求功率之和为空调压缩机请求功率。
进一步地,在暂停延时充电模式中,当动力电池SOC小于SOC第二阈值时,进入正常充电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未经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2210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